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这表明 ( )
①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③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④正确的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人类认识事物的秩序是
A.从整体到特殊再到整体 | B.从实践到感觉再到实践 |
C.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 | D.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 |
"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强调的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
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
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
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 |
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的含义是( )
A.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 | B.必须将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 |
C.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揭示的哲理是( )
⑴认识来源于实践 ⑵实践对认识具有反作用
⑶科学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⑷实践是社会和历史性的活动
A.⑴⑵ | B.⑴⑶ | C.⑵⑶ | D.⑵⑷ |
培根说:"真正的哲学家应当象蜜蜂一样,从花园里采集原料花粉,消化这些原料,然后酿成香甜的蜜。"这个比喻所蕴含的哲理是( )
A.理性认识对感性认识的获得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B.在充分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才能获得理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香甜的蜜",理性认识是"采集的花粉" |
D.培根的比喻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取消哲学家和蜜蜂工作的不同特点 |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其哲学含义是()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2)有了先进的认识工具,人们就能认识事物
(3)生产实践的发展,促进了认识工具的发展(4)人们认识世界的欲望,促进了实践的发展
A(1)(3) B(1)(4) C(2)(3) D(1)(2)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意味着()
A.认识事物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 B.感性认识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 |
C.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不可靠 | D.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由实践到认识 | B.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
C.由认识到实践 | D.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 |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下列与孙武这句话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 B.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 |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D.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