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300余年前,顾炎武先生批评两晋亡于清谈,后人有“空谈误国”之说;300余年后,中国共产党人自勉于史,在“空谈误国”的清醒之外,更强调“实干兴邦”。从哲学的角度看,“空谈”之所以“误国”是因为
①没有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②割裂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③否认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④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小鸟的态度启示我们,如果遭遇人生挫折,应该

A.反省自己的能力,客观地看待事物
B.承认客观环境的制约性,不自欺欺人
C.发挥意识的调节作用,乐观地接纳现实
D.尊重客观事实,反对主观臆断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巡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形成的规律和特点,积极改进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把传播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要依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抓紧修订完善《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制定推行行为规范,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反映时代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给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①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②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4月3日,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及其阿尔法磁谱仪项目团队宣布的成果,让人类在认识暗物质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一步。实验成果提出,高能的正电子不是来自空间某个特定的方向,这些特性表明了新物理现象的论据。这次研究成果在丁肇中看来是朝着人类认识暗物质方向前进的重要一步,但不是最终答案。“我们需要更多的统计量来研究,目前的结果是基于预期收集总数据量的约十分之一的数据”。这一新进展再次佐证了                                    
①立足于实践,思维与存在可以实现统一 ②科学思维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实践的客观物质性限制了认识发展的可能性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
B.真理是有条件的,谬误是无条件的
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        

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
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9月,我国科研人员运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和自主研发的基因组装工具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存在着种群特异甚至个体独有的DNA序列和功能基因,首次提出“人类泛基因组”概念,树立了新的人类基因组测序标准。上述材料反映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
C.真理是具体的、无条件的  D.认识是实践的最终目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同学的科学实验课题是“长在瓶子里的苹果”,  他们把学校果园里一些没有长大的苹果,套进漂亮的细颈玻璃瓶里,然后把瓶子绑在树枝上,剩下的事情, 就让大自然去完成了……同学们的科学实验,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是一种     

A.能动的主观意识 B.有意识、有目的实践
C.有创意的认识 D.有价值的认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们之所以怕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死亡会使人失去人间的种种快乐和幸福,因此古代的人们为了死者在死后能继续享有人间的快乐和幸福,就埋入了大量的陪葬品。又因为现实中的种种假丑恶和不如意,人们又创造出了天堂和地狱。这说明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错误意识来源于头脑中的想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名句。诗人感到“月是故乡明”,这表明

A.诗人的感受完全是主观的,不具有任何客观基础
B.诗人反映的是认识主体的心理感受,而非认识对象的客观状况
C.审美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D.并不是所有的认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档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包含的哲理有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 
③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这首古诗所蕴含的哲理主要是                                        

A.物质和运动是辩证统一的 B.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C.自然和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D.自然和人类社会是辩证统一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真理的相对性 绝对性及相互关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