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由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于转轨时期,工资分配领域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1990年至2005年,劳动者报酬GDP的比例从53.4%降至41.4%;同期企业所得占GDP的比例从21.9%增加到29.6%。
材料二: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其后又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党的十七大又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请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某校高三(3)班学生以“实现梦想”为主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搜集信息,进行深入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幸福生活之梦】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幸福之梦。甲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乙说:“拥有称心的工作就是幸福。”丙说:“物价适宜加放心餐桌就是幸福。”丁说:“优美的环境加医疗保障就是幸福。”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政府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之梦。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创造条件以实现中国人期盼的“幸福生活之梦”。
材料二 【文化强国之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此,必须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高三(3)班学生在关于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二.弘扬“仁”、“义”等传统道德,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第三.使世界各个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第四.作为个人,3班学生认为应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现文化强国之梦做法的重要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认识到,“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辉煌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GDP总量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居世界100位后;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内地基尼系数已激增至0.48,为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全会提出要实现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这表明中共执政理念。正由“国富”向“民富”转变。这种转变是促进社会公平,缩小差距,提高国家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变。一旦实现,必将促进经济发展、民众安居乐业。
材料二 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上升,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1)有人认为:国富民就富。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并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你赞同或不赞同的理由。
(2)结合材料,请你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就加强社会建设提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2012年以来,“机器换人”已成为浙江省推进工业转型、经济提升的战略举措。
材料一:表、2009~2011年浙江用工缺口和人均工资成本

年份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用工缺口(万人)
307.2
478.8
701.1
人均工资成本(元/年)
27480
30650
35731

图:2012~2014年浙江经济发展相关情况

注:2011年和2014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幅分别为3.8%、6.7%。
材料二: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2014年浙江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5年春节后,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1)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国家财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关知识,阐述实施“机器换人”战略的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是中国经济极不寻常的5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大地震以及旱灾、水灾、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次第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走过了跌宕起伏的道路,共同经受了空前严峻的挑战。这5年,中国经济既有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长高物价的过热场面,更因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遭遇了经济急速下滑、通胀和通缩轮番登场的考验。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表一:“十一五”期间我国GDP、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2010年1~11月,我国财政收入累计76740.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347.41亿元,增长21.1%。预计全年突破8万亿,即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然而,8万亿让国民为之骄傲的同时,民众也希望带来更多实惠。
(1)描述表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5分)
(2)结合表一和材料二,运用财政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让8万亿给民众带来实惠。(10分)
(3)在解答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9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9109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5919元,这就意味着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达到3800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应达到12000元。
(1)为实现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你认为在经济上应采取哪些重要措施?(至少写出五条)
(2)党在十八大上提出人均收入倍增目标,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方面的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农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15年11月以来,有关扶持农村电商的政策文件已密集出台。11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17日,财政部印发《农业综合开发扶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互联网+农业”,积极支持优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11月23日,国务院公布《关于积极发挥新消费引领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给新动力的指导意见》,表示支持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涉农电商平台建设,促进线下产业发展平台和线上电商交易平台结合。此外,科技部农村司近日也就“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划编制举行专门的座谈会。
材料二:中央高度重视“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多次就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农业部党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早谋划、早动手、早准备,研究制定了“十三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计划。2015年5月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主持召开“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高层专家座谈会,邀请来自国务院参事室、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分析未来五年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听取对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编制的意见建议。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现代农业发展支招。
(2)简要说明材料二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3.3:1,行业间职工工资最高与最低比是15:1,国有企业高管工资与社会平均水平比为128:1,同一企业中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也显然存在,上市国企高管收入与一线职工收入比为18:1,基尼系数为0.47。而在同期,国际最高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基尼系数的国际公认警戒线为0.4。
材料二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世界经济缓慢增长,全球需求结构明显变化,对我国稳定和拓展外需形成新的压力;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内需潜力巨大是促进我国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最大优势;而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症结所在,扩大内需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时期,为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障民生,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注重发挥投资与消费的协调拉动作用。
材料三 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2011年2月10日教育部公布了2011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国家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重点领域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并说明如何利用财政、税收来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问题。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的哲学依据。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重视教育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制度保障。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进行财税体制改革,注重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增加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及政策设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提高财政赤字,增加社会总需求;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等。
(1)结合材料,分析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联系材料,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进行财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我国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2014年我国积极发挥财政的作用来扩大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各地政府充分利用财政进一步增加对城乡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
(1)指出材料一中图1与图2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各地政府采取的措施对提高人民消费水平有何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认,今年将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价格补贴试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表二: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

注:对外依存度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GDP的比重,它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1)解读图表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数据显示,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已从2005年最高峰的6223万亩下降到2013年的3105万亩,八年间减少了一半,直接原因就是进口大豆的冲击,美国、巴西和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长期以来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在我国大豆出口市场中处于绝对的“垄断”地位,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90%以上。
材料三:我国大豆产业补贴政策缺失,进口大豆成本优势明显,按完全的生产技术比较,我国大豆生产成本远高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生产成本。按照加入世贸组织的规定,我国农业补贴的上限为每年农业总值的8.5%,但是目前,我国农业补贴远远没有达到这一上限,从2004年至今,平均每年为12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是190亿美元,相差悬殊。
(2)结合材料二、三,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启动大豆价格补贴试点的正确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进入“十二五”时期的第四个年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火对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保障力度,增加对“三农”、科技、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节能环保、中小企业、居民消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动重点领域改革。
请结合材料,简述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的研究活动,20世纪初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材料一:中国梦,创新梦。为鼓励科技创新,国家加快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将企业购置的设备已征税款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支持创办各种性质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国家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信用制度;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放宽民间和海外资金发展科普产业的准入限制,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制定优惠政策,形成科普事业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材料二:推动科技创新重在教育,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是怎样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月以来,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雾霾天气,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雾霾天气甚至波及周边国家。这些地区居民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这次雾霾天气直接原因是该时间段冷空气较弱和持续干旱,大气扩散条件非常差。根本原因是大气污染严重。一方面,85%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来自火电厂以及非金属矿物生产、炼钢、化工制造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另一方面,北方居民冬天燃煤供暖排放二氧化硫,物流业快速增长、私家车快速增长等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剧增,我国内地汽油质量标准低,硫含量比欧洲高15倍,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危害。
材料二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提出政府防治雾霾灾害可采取的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党和政府怎样才能又好又快打造出美丽中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回眸“十一五”。

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达到29624亿元,年均增长23.6%;2006年至2010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从5464亿元增加到12450亿元,全国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约1.3亿中小学生实现免费教育;医疗卫生支出从1421亿元增加到474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从4394亿元增加到9081亿元;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不断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的补助力度,补助资金从2007年的5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811亿元;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
材料二:展望“十二五”。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什么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意义。
(2)中共中央为什么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假设你是某市的市委书记,你将如何为保障和改善当地的民生事业尽职尽责?
(3)运用主、次矛盾相互关系的知识,分析我国坚持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