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014年3月5日,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国家加大财政支出,积极发挥财政作用,推进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3.1%和17.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工程660万套,上千万住房困难群众乔迁新居,加强民航、水运、信息、邮政网络建设,铁路、高速公路运营里程均超过10万公里,注重调整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在优化结构中稳增长,在创新驱动中促转型,为长远发展铺路搭桥。
简要分析上述材料中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住房问题是老百姓心中的大事,它和普通的生活必需品一样,是人的一生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人口结构构成适逢上世纪60年代子女婚嫁高峰期、宁愿当一辈子的房奴也不租房的传统思想,使商品房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和政策的调整,房地产开发商的土地、建筑材料、劳动力利润空间降低以及个别开发商囤地囤房待涨,使我国的商品房价格高居不下。高涨的房价、难以实现的住房梦成为广大中低收入者心中的痛。
(1)结合材料一,说明造成房价高涨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请为政府消除“广大中低收入者心中的痛”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二:进入2014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开始出现下滑趋势。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4年1-8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数据显示,1-8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07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1143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5%,金九银十的销售旺季已没有如期到。面对疲软的房地产市场,国内房企为了取得市场的主动权,已开始缩减投资,并通过加大推盘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降价促销、加速去库存以回笼资金,部分房企开始生产面向低端群体的商品房产品或转产经营,一些房企转向国外投资。
(3)结合材料二,说明企业如何才能取得市场的主动权?
材料三:2014年中央财政支出预算74880亿元,主要用于农林水支出6487.47亿元,交通运输支出4345.69亿元,节能环保支出2109.0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52.96亿元,教育支出4133.55亿元,科学技术支出2673.9亿元,住房保障支出2528.69亿元,这些支出分别占到8.6%、5.8%、2.8%、9.6%、5.5%、3.6%、3.4%。
(4)分析说明我国2014年财政预算支出的经济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十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占GDP比重情况表
  
注: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占GDP比重大约在65%~70%之间。
材料二、2013年广东GDP增长8.5%,成为中国首个超6万亿元的省份,全省各级财政收入16964.4亿元,列全国第一。粤东西北12市长期处于欠发达状态,人均GDP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处于粤东西北“贫困圈”包围之中的珠三角是全球制造业重镇,尽管富庶,在经历数十年高速发展后,已面临资源、产业结构等“天花板”问题,发展后继乏力。
(1)用“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挤信息。(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广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应怎样更好地发挥财政的作用?(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1978年以来我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年   份
1978年
1990年
1994年
1996年
2005年
2010年
基尼系数
0.18
0.34
0.37
0.424
0.45
0.48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指标。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为过分平均状态,0.3—0.4属于正常合理区间,大于0.4表明收入差距过大。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材料二:发达国家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而中国则不到42%,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到2007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从53.4%下降到39.74%,;企业盈余占GDP比重从21.23%上升到31.29%。
材料三:下面是重庆市某领导在建筑工地与农民工的一段对话。
“你们在这里一个月能挣多少钱?工资按时拿吗”民工答:“一个月有两千多块钱,工资按时拿。”
“签劳动合同了吗?”民工答:“签了”
“公司给你们办保险了吗?”民工答:“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都是公司统一拿的钱。”
看到这里农民工劳动权益得到较好保障,大家十分高兴。
(1)以上三则材料所体现的经济现象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什么影响?
(2)运用社会公平相关知识谈谈怎样解决材料一、二中反映出的分配公平问题。
(3)材料三保障了农民工的什么权益?农民工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简答题。
经济学家推崇的“橄榄形”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收入差距较大的“金字塔型”的稳的多。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精神下,中央强调对不同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决定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公平与效率有什么内在联系?
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怎样做才有利于构建“橄榄形”的收入分配结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政府近几年来重点抓的几方面工作中,包括加强文化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两项工作。
请运用相关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文化产业属于社会生产中的什么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政府应该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注:只需答出两个方面工作,并简要说明这些工作与民生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08—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财政收八情况

注: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力地支持了扩大内需,促进了经济发展。
材料二:2011年以来,中央财政和各地财政部门切实加强预算支出执行管理,努力保障“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保和就业、保障性住房、抗震救灾等重点支出需要,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截至7月底,已累计下达中央政府公共投资预算7478亿元,重点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由于财政支出合理,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现象的出现。
(1)依据材料一,描述表格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分析国家财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财政部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这是国家运用了宏观调控的     手段,是实施     财政政策。     2分    
(2)请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本次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积极意义。     5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进一步大幅上调国家扶贫标准线,从2010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1274元升至2300元(2010年不变价)。今年我国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也明显加大,由上年的222.68亿元增加到270亿元,增幅达到21.25%,增量和增幅都达到历史最高。
请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我国扶贫资金来源于哪里?
(2)国家进一步大幅上调国家扶贫标准线的经济学依据是什么?(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权威观点]
各级政府和企业要针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新情况,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既要逐步增加职工收入,又要使其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相适应,从而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职工工作稳定和社会就业持续增长。
——温家宝
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年轻农民工。
——温家宝
材料二:漫画:《企业大了,也是没有办法啊》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怎样才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深入贯彻温家宝总理的权威观点?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领导是实现“国强”到“民富”的根本保证,加强党对发展成果分配的统筹协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社会趋势,科学谋划,完善收入分配格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区域差距。全体共产党员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增加百姓收入,提高人民富裕程度,完善保障机制,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结合材料,说明在追求“民富”的过程中怎样发挥共产党的作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

材料二: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l 1.2%,到2010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397983亿元,为“还富于民”提供了物质基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期间,我国政府将致力于全面均衡发展和收入分配改革,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控制收入差距扩大,让民众收入跑赢CPI,分享GDP发展实惠,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
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怎样实现由“国强”向“民富”的“华丽转身”谈谈你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国家结构形式的选择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