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斯密的相关理论或政策主张与司马迁的上述主张有无相似之处?
亚当·斯密提出用“看不见的手”去自动调节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与分配,反对用人为的制度加以控制。这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是( )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
B.封建政治势力和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C.启蒙思想在欧洲的流行 |
D.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达 |
“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都是分工的结果。”斯密在这里强调的是( )
A.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 |
B.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 |
C.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
D.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导致了分工 |
以前,由于粮食只能卖给粮站,因而存在人为压秤、多扣水杂等现象,致使粮价偏低。2004年4月,国家推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全面放开粮食市场,各种粮食经营企业进入市场同台竞技,推动了粮价上涨。这主要表明
A.竞争必然导致价格上涨 |
B.充分的竞争有利于价格反映商品价值和供求状况 |
C.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
D.国家不再垄断和过问粮食市场 |
下列关于古典经济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它代表了英法等国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②它反对封建制度和重商主义所主张的国家干预制度,主张经济自由 ③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 ④它正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中国与日本、美国的经济,甚至韩国、台湾这些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处于一种互补关系。假定生产1单位运输设备,日本需用800个工时,中国需用1 000个工时;生产1单位服装,日本需用900个工时,中国需用700个工时。尽管日本生产力水平高于中国,但仍然可以多生产运输设备换回中国的服装,节约自己生产服装的劳动。假定不计算关税等其他费用,日本通过出口1单位的运输设备所换回的中国的服装,如果由日本自己生产,将多耗费个工时
A.180 | B.280 | C.300 | D.100 |
李嘉图认为: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当每个人都可随意使用的时候,他自然会寻找那种最有利的行业。商品价格的波动,使资本恰好按照必要的数量而不致过多地分配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这一观点主要阐明了市场能够
A.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
B.调整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
C.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
D.使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老的政治智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浙江某市领导班子常用“无为而治”来概括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20世纪80年代,该市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创造宽松环境,推动了民营经济的繁荣。该市这一思路的经济学依据是
A.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
B.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
C.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
D.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
经济学家李嘉图说,如果英国生产一定量的毛呢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酿酒则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葡萄牙生产同量的酒只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同量的毛呢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因此对葡萄牙来说,输出酒交换毛呢是有利的。他的观点强调
A.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
B.任何贸易都是互利的 |
C.通过国际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
D.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
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并全面放弃保护关税政策,是的结果
A.英国取得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
B.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贸易 |
C.维护英国贵族地主阶级利益 |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的斗争 |
“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结果。这种经济的无序状态来自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非理性。”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
B.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并使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到最佳 |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萧条的结果 |
D.古典自由主义论证效率时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包括个人追求私利和社会荣誉的行为动机及其理性化的程度等方面 |
下列不属于“古典自由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A.人具有利己的本性,在竞争中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
B.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们才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 |
C.个人经济理性以自我目的为核心,这从个人人生哲学来说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 |
D.个人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中能使市场资源配置自然地达到最佳,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会最大限度地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