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咬文嚼字》编辑部每年都会在年底公布年度十大流行语,2014年十大分别是:顶层设计、新常态、打虎拍蝇、断崖式、你懂的、段舍离、失联、神器、高大上和萌萌哒。但近期风靡的“任性”“也是蛮拼的”“也是醉了”等词并未被收录。
(1)有人认为,《咬文嚼字》编辑部选出的这十大流行语带有很重的政治味道,没有体现大众心理。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观点的?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任何选择都是在一定的价值标准下做出的。《咬文嚼字》编辑部选择年度流行语的标准是“时代价值(反映时代精神)、语言价值(符合语法、表意明确)和社会价值(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相统一。”请你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这条标准在选择中的作用。
(3)假如要让你制定某一个选择标准,你首先要做什么?说明理由并说出两种做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材料二  2014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95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简要说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广大青年的重要意义。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句话的理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材料一 O2O即Online To Offline,泛指通过互联网提供商家的销售信息,将线下商务的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聚集有效的购买群体,并在线支付相应的费用,再凭各种形式的凭据,去线下现实世界的供应商那里完成消费。

(1)结合材料一及图3,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O2O应用对商家和消费者带来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科技发展丰富着公民的政治生活,使人人拥有无线麦克风,随时随地“参政议政”。
(2)运用“公民的政治参与"的相关知识,结合我们日常的政治生活,完成下表。

具体活动(举例)
途径
意义
公民在网上,帮助居委会开辟小区论坛,号召居民在中秋节期间节俭过节

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公民管理基层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能力,共创幸福生活。

 
民主决策

公民登录政府网站,积极参与评价政府的工作。
 
民主监督

材料三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是根植于我们民族精神的固有气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要鼓励人民群众不断创新,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3)依据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使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近期公布的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反馈情况中,对一些腐败问题的新提法引起广泛关注。“山头主义”、“小圈子”、架“天线”、搞“勾兑”等接地气的反腐新词,揭示了当下官场多种追逐权力与利益的“灰色文化”,不失为下一步深化反腐以及加强干部管理的着力点。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两者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并把其作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这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知识,说明如何解决官场的“灰色文化”现象。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官之道也是如此。试从价值观和人生观角度,分析为官者为什么要达到上述标准。
(3)“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结合材料,就打造风清气正的官场生态拟两条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一:“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而我国的农村老年人口就有1亿多。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从2009年8月起,国家开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全覆盖,届时国家财政每年将支付近700亿元用于农村养老。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解决我国农村的养老问题?
材料二:科技为“美丽中国”插上腾飞的翅膀。高技术不仅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更深刻影响人类的思想和文明进程。中国高铁,不仅展示了“核心技术”中国创造的水平,展示“早上广州喝早茶,晚上北京吃烤鸭”的中国速度,更成为“勇攀科技高峰,争创世界一流”的高铁精神与中国精神的文化标志。其辐射和散发出的文化蕴涵与旅游消费等产业潜力,正以神奇的力量激发着中国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活力。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国高铁是如何促进中国经济与文化发展的?
材料三:只有拥有美丽的心灵才能成为美丽的中国,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提升、自然的和谐,更加是整体提升人民的心灵美丽和精神文明。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必须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有人认为,国际关系就是文化关系,文化冲突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
(3)结合材料三,运用国际关系的相关知识,简评“国际关系就是文化关系,文化冲突是决定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的观点?
材料四:美丽的中国需要美丽的中国人的奉献精神。罗阳,中航工业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也是我国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为实现航空远大理想无私奉献,坚持自主创新,为我国航空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罗阳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受公众敬佩?调查显示:“敬业”排名第一(55.3%),其次是“坚守”(45.2%),第三是“将国家发展内化为个人使命”(42.5%)。默默奉献、持续坚守、敢于担责、将国家发展内化为个人使命,这正是“罗阳式奉献”的核心内容,也是当下社会最需要的精神品格。
(4)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罗阳式奉献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落实“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广东某市市委提出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号召,并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征询意见和建议。根据市委的部署,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编制《某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草案),召开专家咨询会和组织“我为规划提建议”的活动,广纳民意,汇聚民智。
材料二:根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评估标准》,某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坚持为民造福的理念,制定出《某市历史文化名城评估细则》,开展文物普查,划分历史文化街区,对所涉及的项目进行整治、修缮,尽最大努力保护和彰显其历史风貌和文化价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执政和决策的相关知识,分析该市是如何制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
(2)上述材料共同体现了该市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问题上,是如何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某市历史文化名城评估细则》制定的理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正式颁布,有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产业和投资等领域的工作将随之全面启动。2014年是中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开局年。
材料一:《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会成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会成为撬动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也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材料二: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强调文化传承,彰显城市的特色和个性。要根据不同城市的自然历史文化的禀赋,体现差异性,倡导多样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旧城改造中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注重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入传统文化元素,发展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貌、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建设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城市。
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必须走出一条新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之一表现为加快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把提高人的幸福指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镇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全体居民共享现代化建设成果。
(1)结合材料一,说明国家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学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如何加强文化建设。
(3)材料三体现了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哪些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土豆是老百姓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种蔬菜,同时它也是人们喜爱的美食。2014年12月,农业部提出了马铃薯的主粮化战略,小土豆翻身进军主粮界,引发公众热议。
在全球人口暴增的年代,使他们不致挨饿的那些美洲作物,最初其实是很低贱的食物,但天灾人祸的危机,为马铃薯创造了良机,马铃薯的特性正符合危机时人类的需求;如今,马铃薯是全世界第二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高海拔和严寒地区都能生长;马铃薯的单位面积产量惊人,而且种植几乎没有成本。1600年后,欧洲人口急速增加,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随之出现,植物学家、改革人士、皇家专门调查委员会,开始想到用马铃薯解决危机。1641年英国入侵者在爱尔兰杀人放火捣毁庄稼,大多数农作物颗粒无收,惟有马铃薯在地下安然渡过了战火和严冬,使爱尔兰人得以渡荒抗灾。爱尔兰成为欧洲第一个以马铃薯为主食的地方。正如上述在爱尔兰所见,战争、饥荒把马铃薯打入了中欧、东欧。对于准备战争的政治家而言,它是军队最理想的粮食。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在今天波兰和德国东部,积极推广马铃薯。最终这种作物征服全欧洲。
——摘编自[美]彭慕兰《贸易打造的世界》
网站调查:马铃薯成我国第四大主粮,你怎么看?

网友甲:马铃薯一直都当菜吃,让马铃薯做主食,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易过人们的传统思想障碍关。
网友乙:中国人对马铃薯以及其营养价值了解得还不多。
网友丙:新鲜马铃薯不利于保存,目前我国马铃薯加工还是薄弱环节。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说明人们认可马铃薯做主食需要一个过程。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5年2月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刘云山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代表。
材料一:让理想信念明灯永在心中闪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我们要在全党全社会持续深入开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闪亮。
材料二: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大力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特别是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
材料三:精神文明建设要反对形式主义。只有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发挥更大威力。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抓精神文明建设要办实事、讲实效,紧紧围绕促进人民福祉来进行,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要“让理想信念明灯永在心中闪亮”?
(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家风建设的文化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加强党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正确性。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森林是“大自然的总高度室”,但由于各种原因,世界上每年毁掉大量的森林,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当前,世界森林覆盖率约为30%。
材料二:在森林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覆盖率低、人均林地少的国家。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还不到20%,目前,我国加大了保护森林的力度。经过试点,我国投资962亿元,涉及17个省市的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已启动。长江上游、黄河中下游的9亿多亩森林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4.95亿亩森林将切实得到保护,预计新森林面积1.3亿亩。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哲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为了很好地发挥森林“总调度室”的作用,我们应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观?
(3)说明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任其发展,必将影响“中国梦”的实现进程。而多名官员结成同盟、共同腐败的“集体腐败”比个人腐败具有更大的破坏性和腐蚀性。建立在“集体腐败”之上的利益共同体会对外来的监督与制约,形成抱团抵制的局面。其又会在部门内催生出“劣币淘汰良币”的逆淘汰机制。个案腐败可以依法惩治,逆淘汰机制则只能从制度建设出发,才依靠群体的监督出发,来加以校正。
要真正反腐倡廉,需要从根源上建立社会行为规范体系以此确定人们该干和不该干的行为,这才是治标又治本的途径。这个体系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一是法律规范体系。反腐败要靠这个体系保证它的廉洁、公正、实效,而这都是文化的成果、文化的凝聚作用。
因此,党中央一再强调反腐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硬,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推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既要坚持打持久战,也要打好歼灭战”,通过一系列的反腐败组合拳,铲除“老虎”和“苍蝇”,为“中国梦”保驾护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点,谈谈为什么社会行为规范体系是文化的成果、文化的凝聚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的哲学道理,分析中央提出反腐倡廉“组合拳”的合理性所在。
(3)结合材料,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给预防“集体腐败”提出两个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1)根据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文化强国举措并说明所列举措依据的哲学原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文化强国之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问题
材料一:十八岁意味着青春和自立,意味着责任和使命。某中学高三年级同学以“我们是’90  后’”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认识自我]
对于“90后”的评价,大家莫衷一是:有人认为,“90后”是“温室长大的一代”、“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一代不如一代;有人认为,“90后”是“有爱心的一代”、“有担当的一代”、“可敬的一代”,一代牛过一代;还有人认为,对“90后’’的认识不能标签化……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要正确审视自己。
[青春誓言]
在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上,l8岁的同学们欢聚一堂,在老师、家长、知名校友和各级领导的祝福下,向青春致礼,立下神圣誓言:“我已长大成人,永远做祖国忠诚的儿女,从今天开始,我以诚心对他人,以孝心对父母,以热心对社会,以忠心对国家!提高修养,增长才干。天地为鉴,国旗为证,十八而志,青春万岁!”。铮铮誓言蕴含了我们青年学子对崇高理想的追求,更是我们 “90后”学子的行动指南!
(1)请联系实际,运用矛盾分析法谈谈应怎样正确认识自我。并结合上述材料,从哲学角度为塑造“90后”形象,拿出你的个人行动方案,至少写出两条行动措施,并分析其哲学依据。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高达800万吨,价值2000亿元,这种“舌尖上的浪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时下,倡导将盘中餐吃光喝净的“光盘”运动正在兴起,一些普通公众、餐饮业者、公益组织参与其中。拒绝“剩宴”提倡“光盘”成为更多人的共识。随着更多人加入,涓涓细流必能汇成珍视资源、反对浪费的潮流,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的良好风气。
(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谈谈对“拒绝‘剩宴’提倡‘光盘’行动”的认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 从根本上讲,要实现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需要道德的正能量,需要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材料一:2013年3月5日,讲述雷锋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南京首日上映出现了4场“零票房”的尴尬局面;次日牵动亿万人心的长春被盗婴儿被害……。这屡屡的残酷社会现实反映了我们部分群体的思想道德的缺失,也为我们敲响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警钟。实现"中国梦",必须正视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道德滑坡"、"道德困扰"、"心理失衡"等问题。
材料二:罗阳超负荷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英雄司机吴斌,遇难前刹车挽救乘客;亿万富翁救员工溺亡,至死保持救人姿势,一股股捍卫真善美的正能量喷薄而出,在与假恶丑的交锋中,不仅治疗着不良道德事件给社会带来的创伤,而且有力提升了社会公德,捍卫了公平正义,彰显了中华民族向善向上的美德,他们都是我们“民族的脊梁”。
(1)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相关知识,请你为更好地发挥道德正能量建言献策。
(2)请你运用人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谈谈这些“民族的脊梁”的感人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12 分)
(3)联系实际,请你为开展好向“民族的脊梁”学习的活动设计两条广告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不超过16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产能过剩一直是近年来中国产业发展的“痼疾”,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提出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市场为主导的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长效机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目前我国主要传统行业产能利用率

行业
产能
产量
利用率
粗钢
10亿吨
7.2亿吨
72%
电解铝
3000万吨
1988万吨
72%
水泥
29.9亿吨
21.8亿吨
73%
平板玻璃
10.4亿标箱
7.1亿标箱
68%
造船
8010万载重吨
6010万载重吨
75%

注:目前普遍的标准是,产能利用率小子75%为严重过剩。我国新兴行业风电设备制造的利用率只有67%,光伏电池为57%、多晶硅只有35%。产能严重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诸多问题的根源。
材料二: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要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执行好中央化解产能过剩的决策部署,通过化解产能过剩带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14年7月15日《广东省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实施方案》正式公示。要求有效化解钢铁、水泥、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要根据行业特点,开展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工作。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问题。
(2)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化解产能过剩要以市场为主导的依据。
(3)请运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二进行简要分析,并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为我省化解产能过剩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实现人生价值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