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
材料二 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一直围绕着“放权”和提高效率的主题展开,实质上始终在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的重大问题。在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打响了真正的“攻坚战”,经历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针对国有大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尽管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等病疾。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探索国企改革的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材料一  对于中国改革时期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并对此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列于改革条件的首要位置,特别强调了其“总开关”作用。在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某知名机构调查,94.1%的中国人都曾出现过“提笔忘字”现象,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汉字危机”引发了国人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容易沉浸在方便快捷的新技术所带来的惊讶和欣喜中,往往忽视对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旧事物”进行保护和传承,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悄悄退化;人们从狭隘的实用主义立场去看待汉字,将汉字仅视为一种书写工具,在生活中往往忽视汉字的文化魅力与文化内涵,造成汉字书写的遗忘;还有就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汉字危机”的出现。
材料二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就此,某校学生以“汉字听写大会能否拯救汉字文化危机”为辩题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汉字听写大会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为:①“经由专家的解析,人们对汉字、词语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新的理解和认识。”②“竞赛中的选词、命题、解释、评判,激发了参赛选手、文化名人与电视观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③“在观看听写大会的过程中实现了全民的自我教育,不少人已将手机输入法改成了手写。”
反方观点:汉字听写大会不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为: ①“把娱乐与文化混杂,往往只博得哄然一笑,而缺乏文化认识、文化诉求和对自己文化的热爱。” ②“参赛选手只局限于读写记忆,却无心品读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传统经典,此活动难以承担文化重任。”③“比赛中不少字词偏僻生冷,且反映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字词较少,缺乏时代感,影响狭隘。”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汉字危机”出现的理由。
(2)阅读材料二,说明你赞同哪种观点?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原因。
(3)从思想方法上为拯救汉字文化危机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的文化发展、文艺发展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诸如文化的创新力不足,商业功利主义气息太浓,把文化、文艺只当作赚钱的产品来做,真正体现文化、文艺的正能量和接地气的作品太少……“接地气”成为国际文化竞争态势中脱颖而出的关键词。
《爸爸去哪儿》是湖南卫视2013年推出的一档“现象级”节目,节目一经播出便受到观众热捧。该档节目既有亲子关系、儿童成长,父亲责任等天下普适性关注点,又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同时还创新地采用了国外的“真人秀”形式,通过星爸萌娃常人化的表现,让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完全沉下心来,在慢节奏的节目中细细品味浓浓亲情。真诚、独特、接地气、适合全家观看也是该节目成功的重要原因。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分析《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原因。
(3)结合材料,从社会历史的主体角度论述如何才能“接地气”。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化时代对汉字规范书写造成巨大冲击,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许多专家呼吁要加强汉字书写规范。为推进汉字书写规范,央视推出了《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推出了《汉字英雄》等汉字类节目, 为“拯救汉字危机”进行了一次创新尝试,掀起了一股汉字书写热潮,唤起了国人跟汉字血脉相连的天然情感。其实,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每个人都能正确书写汉字,正确使用汉字、认真对待汉字,就为“拯救汉字危机”,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1)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推出《汉字听写大会》等汉字类节目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就拯救汉字危机提出三条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央视“春晚”是全球华人的“年夜饭”,被誉为“国家工程”,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实力的窗口。在语言文字运用上,“春晚”应该精益求精,向世界人民充分展示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所以,央视“春晚”一直是《咬文嚼字》重点关注对象。在文字使用上,冯氏“春晚”态度严谨,不过,还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张国立将“血脉偾张”中的“偾”fèn误读成pēn;春晚前短片中的“春晚是想你的365天”不正确,春节是以农历算的,春晚与春晚之间从来就不相隔365天,如今年到明年羊年的春晚就是384天;“沧海桑田”不能用“每片”修饰。
材料二  “回家团圆”是中国人的心灵寄托与情感诉求,也是历届春晚不变的主题,春晚已成为联系炎黄子孙的文化纽带。回顾春晚三十多年,时代在影响着春晚,春晚也引领着时代。为满足百姓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届春晚都在追求一种超越,每次演出都追求突破与完美,春晚也从一个只属于星光闪耀的舞台变成了全民参与的梦想之地,春晚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尽管如此,春晚也难以走出众口难调的尴尬境地。
材料三 30年春晚,从小到大,从简朴到华丽,从惊喜到鸡肋,留给后来者的创新空间越来越少,留给观众挑剔的话题越来越多。“创新”成为每一届春晚导演的努力方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要求春晚在汉字的使用上应该精益求精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些哲学观点?
(3)请你说出春晚创新的两条辩证法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材料一 这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宣言书诞生记:
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了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决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决定。从4月24日文件起草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到11月9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决定》稿起草工作历经了整整200个日夜。80余次分组会议,2564条意见和建议,从9月初《决定》征求意见稿下发,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对《决定》稿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前后反馈意见的吸收率超过40%;增写、改写、文字精简等修改共539处;覆盖114个单位,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1120多条意见和建议……
材料二 《决定》涵盖了15个领域、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一系列重大创新: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这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创新。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一词之别,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又一重大飞跃。
(1)请结合材料一,并运用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决定》的诞生记。
(2)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决定》重大变化的哲学依据。
(3)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怎样落实好《决定》中事关民生的改革举措。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北京高考英语降分的方案,因为事关高考改革的方向,在H地区也激起巨大的争议,赞同和反对者都不在少数。
支持英语降分的人认为:
“在高考的指挥下,英语和语文、数学有并列地位,实际上是语文地位最弱。英语则因非母语难掌握而成为学生用功甚巨的科目。由此造成一种怪状,中国人写不好汉语不必在意也不必脸红,而考不好英语,却事关重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并非取消英语,而是将英语拉下神坛,还回其工具属性。”
“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不会使穷孩子不利。”
“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否有深度掌握英语的必要,将取决于个人需要,无须每个人都以熟练掌握英语为假想目标去用功。”
……
反对英语降分的认为:
“削弱英语地位会加剧教育‘贫富分化’。”
“如果中国的公立教育持续削弱英语的地位,只会导致精英群体更快逃离应试教育体制,更早出国留学去。”
“融入全球化经济竞争是发展的必然之路,在这一背景之下,以弱化英语地位的代价来抬升所谓国学,实在不是智慧之举。”
……
(1)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英语降分?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2)新民网评论员指出:中小学英语教学因为重视分数,忽视语言交流功能,近年来饱受公众质疑。改革现有的僵化教学模式,让英语回归语言交流工具,比降低英语考试分数更重要。结合材料,说明改革英语教学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信号是如何体现辩证否定观的。
(3)尽管他们看法不一,但都秉持着理性探讨的态度,字里行间对教育公平的呼唤和对贫困学子的关注令人动容。假如你是争论的一方,在争议中应该坚持怎样的方法论原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具有1800年历史的中国珠算项目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逐渐被削弱,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珠算被取消。
对于珠算的没落,有的人觉得可惜,建议让珠算回归小学课堂。打算盘有利于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智力潜能.思维敏感度和空间想象能力,促进大脑发育。
反对珠算回归小学课堂者认为,它已经是一种过时的计算工具。从应用上来说,计算器比算盘更方便,现在的学生很容易掌握。况且,重学珠算的话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未必乐于接受。
专家认为,无论珠算是否能回归学校课堂,都应该开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活动;有关机构要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赋予更多时尚元素,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步一步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
(1)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角度,分析说明人们对珠算回归课堂产生不同认识的原因。
(2)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党的三中全会一览表

时间
届别
内容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84年
十二届三中全会
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
1988年
十三届三中全会
为深化改革扫清道路
1993年
十四届三中全会
制定市场经济基本框架
1998年
十五届三中全会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2008年
十七届三中全会
关注三农问题
2013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
全面深化改革

材料二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深化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统筹兼顾。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把“营改增”试点扩大到铁路运输、邮政服务、电信等行业。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力求取得实质性进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
(2)试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哲理,分析材料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将于2014年3月28日至4月14日,在中国清明文化传承基地开封举办,为期18天。本次清明文化节将为大家展示一场文化盛宴: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场景美轮美奂;多媒体歌舞秀《千回大宋》,再现汴京繁华;大型民族史诗震撼马战《岳飞枪挑小梁王》、“铁塔传奇”光影秀等演出等系列文艺展演更是为今年的清明文化节增添了精彩的看点。而这些节目的制作,都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持。
材料二 近年来,还出现了“网上祭扫”的新形式。一些因各种原因不能归家的年轻人选择在网上点燃蜡烛遥寄哀思,被评为是引导社会大众文明低碳祭扫的有力行动.可是,2014年的清明节期间,各类清明节奇葩祭品可谓是抢尽了风头。这些清明节奇葩祭品有着例如纸扎苹果5S手机、乃至无线路由器等高科技产品。对此,有的网友说这是时代的进步,为清明节的祭祀活动增添了新的内容;也有人说这实际是种不良风俗,是以现代生活的元素为参照把传统文化中并不优秀的部分放大了,“它们作为工艺品来说尚具有一定趣味性,但作为祭祀文化的一部分则不宜提倡。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科学技术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分析应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不同观点。
(3)结合材料,请您从辩证法的角度为如何丰富清明节的文化内涵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国际上的海洋竞争日趋激烈。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围绕“兴海强国 共筑梦想”,某校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聚焦海洋资源

物质资源
海洋蕴藏着地球上80%的生物资源,其中的渔业资源等是人类食品的重要来源,海洋水产品往往富含优质蛋白质;海底还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各类矿产资源。
空间资源
人们可以建海底隧道、跨海桥梁和海上机场,甚至可建海洋空间站。以阳光、沙滩以及海岛丰富的历史文化为基础,可以大力发展海洋旅游业。
海运通道
国际贸易中的货物多数是通过远洋运输来实现的。我国80%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是通过海洋运输来完成的。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深化,国际经济不断融合。
海洋能源
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海洋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是清洁能源,是21世纪人类值得重视的替代能源。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经济意义。
★发展海洋科技
科技的支撑和引领是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我国“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深海装备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一跨越是“蛟龙”号团队团结协作,攻克一项项关键技术难题的结果。“蛟龙”号已经成为中国经略海洋的先行官,引领着我国建造更先进的装备去探索海洋。
(2)结合材料,请谈谈创新的辩证法依据。
★增强海洋意识
中国是海洋大国,但是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生态环境、海洋权益维护、海洋管理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专家呼吁:要从青少年开始普及海洋知识,教科书里不能只讲我们有960万平方公里领土,还要讲我们主张的30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要在社会上展开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增强人们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对此,同学们纷纷在微博上发表看法。
(3)假如你也有微博,请尝试在自己的微博上,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述专家观点的合理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协调并进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
材料一  对于中国改革时期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不能否定”并对此进行阐释: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的实践探索是对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这对于我们从宏观上正确认识和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乃至整个党的历史,进一步在坚定党的历史自信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有重要指导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不能否定”阐释的现实意义。
材料二 某古镇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2)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材料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解放思想列于改革条件的首要位置,特别强调了其“总开关”作用。在新的时代场景中解放思想,改革者必须秉持“风物长宜放眼量”的远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握事物发展的条件和规律,拿出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摆脱局部利益的狭隘,穿透短视思维的迷雾,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3)结合材料三,从哲学角度思考,改革者应如何做到解放思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注: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4.3%,股份制企业增长11.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3%;私营企业增长12.4%。
材料二 多年来,我国国企改革一直围绕着“放权”和提高效率的主题展开,实质上始终在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怎样结合的重大问题。在1998年之前,我国在国企改革中尝试了扩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措施。1998年开始,国企改革打响了真正的“攻坚战”,经历了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和国有困难企业关闭破产,针对国有大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特定问题专项改革两个阶段。尽管国企改革“攻坚战”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当前国有企业仍普遍存在企业制度不完善、治理结构不健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不到位等病疾。
材料三 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出了总体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思路、新任务、新举措。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重点是两项任务:一是加快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是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根据材料一、材料三,分析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面,提出的两项重点任务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明我国对国企改革的探索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我国探索国企改革的过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某知名机构调查,94.1%的中国人都曾出现过“提笔忘字”现象,其中26.8%的人经常出现,“汉字危机”引发了国人的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容易沉浸在方便快捷的新技术所带来的惊讶和欣喜中,往往忽视对带有浓重文化色彩的“旧事物”进行保护和传承,国人的汉字书写能力正在悄悄退化;人们从狭隘的实用主义立场去看待汉字,将汉字仅视为一种书写工具,在生活中往往忽视汉字的文化魅力与文化内涵,造成汉字书写的遗忘;还有就是现在的社会文化批评出现了严重问题,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如果写错了字,总会有人指出,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然而可怕的是,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汉字危机”的出现。
材料二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就此,某校学生以“汉字听写大会能否拯救汉字文化危机”为辩题展开辩论。
正方观点:汉字听写大会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为:①“经由专家的解析,人们对汉字、词语所承载的文化积淀形成了新的理解和认识。”②“竞赛中的选词、命题、解释、评判,激发了参赛选手、文化名人与电视观众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碰撞。”③“在观看听写大会的过程中实现了全民的自我教育,不少人已将手机输入法改成了手写。”
反方观点:汉字听写大会不能拯救汉字文化危机。
其理由为: ①“把娱乐与文化混杂,往往只博得哄然一笑,而缺乏文化认识、文化诉求和对自己文化的热爱。” ②“参赛选手只局限于读写记忆,却无心品读其中的文化信息和传统经典,此活动难以承担文化重任。”③“比赛中不少字词偏僻生冷,且反映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字词较少,缺乏时代感,影响狭隘。”
(1)结合材料一,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明“汉字危机”出现的理由。
(2)阅读材料二,说明你赞同哪种观点?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原因。
(3)从思想方法上为拯救汉字文化危机提出两点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创新的社会作用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