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以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材料一:几大问题催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要素的规模驱动力逐步减弱,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国有13亿多人口、9亿多劳动力,每年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数量较大,就业总量压力较大,结构性矛盾凸显;我国创业创新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创业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健全,善于创造、勇于创业的能力不足,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尚未形成。
(1)结合材料一分析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意义。
材料二:在万众瞩目的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总理李克强的开场白不是宏观经济,而是创客空间。他表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全面、可及性强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在这方面,要靠结构性改革。政府不唱“独角戏”,鼓励社会资本、外商投资一起干。看到一些外国创客正在向潜在投资人路演产品创意,李克强说,我们的创业创新是开放的,要总结经验,吸引更多国家的企业带着资金来、带着技术来、带着人才来,在合作中实现共赢。
(2)结合材料二,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如何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材料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需要具体的创业创新环境,政府如何进一步简政放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服务,至关重要。创业者最担心的是审批、立项太过繁琐,有权就任性。李克强总理说过,“希望我们的一些同事,不要贪恋手里那点小小的权力,阻碍政府工作的大目标,那样做得不偿失。”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政府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做到“有权而不任性”?
材料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
(4)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解读习总书记讲话中“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的原因。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目标,而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则如大鹏之两翼、战车之两轮,共同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这个过程中,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新常态下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结合材料,说明新常态下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理念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要求的。
近几年,家庭农场蓬勃兴起。某农大毕业生小乐想回乡创办家庭农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乐调查了当地家庭农场经营情况后发现:多数农场产品结构单一,缺乏知名度,抗市场风险能力低;大部分农场主文化水平不高,习惯用传统方式经营管理;雇工劳动技能水平有限,农场劳动生产率低下……
(1)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这一调查结果对小乐创办家庭农场有何启示?
材料二:为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在家庭农场发展中的作用,我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措施促进科技创新与发展,为了全面提高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关方面对科研资金进行了系统整合,避免资金使用的碎片化;针对科技计划进行顶层设计、强化分类资助。
(2)根据材料二,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在促进科技发展过程中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在新常态下,旅游业是稳增长的重要引擎,是惠民生的重要抓手,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更加凸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是小康生活的基本需求。当前,我国旅游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015年预计我国国内旅游人数约36亿人次,增长10%,人均出游率已经接近3次;全年完成旅游直接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民间资本占57%成为旅游投资的主力,打破了国有、集体资本一统天下的格局;全年新增5A级旅游景区9家,目前全国5A级旅游景区总数达184家。
材料二: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许多人提倡先行先试,先行先试,就是可以先走一步,搞试点,搞试验。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识,但是错误的认识也是美好的探索,我们可以在总结这些之后形成正确的,从而把改革发展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1)结合材料一,概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我国发展旅游业是如何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2)根据材料二,运用哲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的认识也是美好的探索”?
2015年1月27日 山东省公布2014山东经济数据,期中GDP同比增长8.7%。山东作为东部沿海大省,取得了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巨大成就。回顾山东30多年的发展历程,山东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发展理念。可以说,“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的过程,更是破解发展障碍和难题的过程”。
运用辩证的否定观的知识,如何理解 “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解决旧矛盾、产生新矛盾的过程,更是破解发展障碍和难题的过程”。
材料一:从过去到现在,创新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再到动力工具的使用,劳动工具的性能不断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的效率;以互联网全球化普及为重要标志的第四次信息革命,则使人类的智力得到了极大的延伸,使更多的人可以从事更富创造性的劳动;载人航天器和深海载人潜水器的运用,让“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中国人梦想,一时间全部实现。
材料二:芯片被形象地比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在计算机、消费类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等几大领域,芯片几乎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2014年全球手机市场中国手机产量占77%,自主芯片却不到3%,为了指甲大小的芯片,中国每年进口付出的代价超过2000亿美元。
(1)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创新是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
(2)请你就中国摆脱“缺芯之痛”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其哲理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会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引发了各界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如“依宪治国、依宪执政”、“设立最高法院巡回法庭”“领导干部干预司法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重大决策终身追责倒查机制”等等,充分体现了党的治国理念有了质的提升。
(1)请运用“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性。
(2)根据材料,请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分析四中全会提出新观点、新举措的哲理依据。
材料一: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预算法的决定。地方政府发行债券,举债规模必须由国务院报请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这次预算法的修订除了广泛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人大代表充分讨论外,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预算法修改历程
时 间 |
事 件 |
1994年 |
我国现行预算法在第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 |
1995年1月1日 |
预算法正式实施 |
2004年 |
我国启动预算法修订 |
2011年11月 |
国务院第181次常务会议讨论并于12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初审 |
2012年6月 |
预算法草案迎来二审 |
2014年4月 |
预算法草案迎来三审 |
材料二:敢不敢拿出革自己命的勇气,拿自己开刀,是衡量真假改革者的试金石。这次财政预算计划的制定在“向自己开刀”上作了很好的示范。如果说以前的改革需要突破观念禁区的勇气,那么如今的改革需要的就是突破利益障碍的勇气。享受特权的人,有没有勇气让渡不正当利益?有腐败机会的人,会不会将自己置于阳光之下接受监督?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人民才有福气,国家需要有勇气有智慧的改革者引领前行。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预算法的修订如何体现了民主集中制。
(2)运用辩证否定观的原理和方法论,分析材料二观点的正确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应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培养开放包容的民族心态,自信地吸纳融汇世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及其发展经验,不断赋予中华文化强大生机与活力。
材料二:M市在文化强市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了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创作出了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为群众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充分利用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特色鲜明、斑斓多姿的民俗文化,开展大型民俗文化演艺活动,加大投入,搭建群众文化展示舞台,吸引更多的群众和游客参与其中,为保护、传承、发展民俗文化和旅游经济,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材料三:2014年是焦裕禄逝世50周年,中央要求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焦裕禄同志关心群众生活,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带领县委领导去火车站看望困难群众,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关心群众、帮助群众;他虽然身患肝癌,却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焦裕禄同志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凭借“一辆自行车和一双铁脚板”走访调研,通过找农民群众了解情况、实地考察,试验总结出了治理“内涝、风沙、盐碱”的办法,领导全县人民战胜困难,改变了兰考的面貌。
(1)结合材料一,从辩证否定的特点与实质角度,谈谈应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道德。
(2)结合材料二,说明M市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做法是如何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相关知识,说明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我们的人生启示。
材料一: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某市,是齐鲁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该市积极落实省人大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他们利用自身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区位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两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
材料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该市在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
(2)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理论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节派“红包”是华人新年的一种习俗,华人喜爱红色,因为红色象征活力、愉快与好运。派发红包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红包里的钱,也叫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材料二: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钱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材料三:要说羊年春节最火的什么,那无疑是抢“红包”!羊年春晚最大的国民行为是抢红包。马云、马化腾利用一个小小的手机红包就把央视举全国之力、精心准备半年之久的新民俗“春晚”给打败了!有人说:红包秒杀传统一切广告形式的秘密就是体验、就是参与感、就是连接!这是互联网产业最具优势的地方。在中国最强势的超级广告平台春晚的直接带动下,微信支付、支付宝伴随着红包迅速向全民普及渗透,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对全民抢“红包”现象谈谈你个人的认识。
(2)结合材料三,从“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角度说明为什么说“腾讯、阿里巴巴做了一个做梦都会笑醒的广告”?
(3)“红包”如何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你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就发“红包”提两点建议。
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9月9日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表示,他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认为“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材料二:2015年两会上,有委员指出,“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有根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文化的根,今天的发展也是过去的延续,必须和时代精神结合、与时代的发展结合才能使文化继续发展。”“传统文化只有与时代精神结合才是有生命力的,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要结合时代精神,创造性地吸收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在内的一切文明成果。”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如何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材料一: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某市,是齐鲁文化重要的发祥地。该市积极落实省人大会议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他们利用自身儒家文化圈中心的区位优势,突出本地文化特色,研究制定本市整体发展规划:重点打造“文化经济特区”,着力建设孔子及儒家思想研究传播体系: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建成两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该市在挖掘和阐发齐鲁文化的过程中是如何坚持矛盾分析法的。
材料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2)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核心的理论依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明确指出,转变政府职能,必须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微观事务管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整合的整合,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发挥社会力量在管理社会事务中的作用,同时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注重完善制度机制,真正做到该管的管住管好,不该管的不管不干预,切实提高政府管理科学化水平。
有人认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就是彻底变革现有的行政体制。”请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造城留人,留住的不仅是产业工人,更是高端人才、高端企业。某省G市等地进行的“产城互动”“园区城市化”的探索,值得粤东西北借鉴。
某省G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由单纯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转为城市发展的思路。为解决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问题,规定只要农民工买房就可以落户(政府专门新建“新市民公寓”),享受市民待遇,目前,开发区的公共交通、医疗、教育、生活设施等配套逐渐完善起来,集聚了近30万人口,成为与市中心城区紧密相连的新社区,推动了当地城镇化的发展。随着农民工实现市民身份的转变及收入增加,新市民也提高了消费水平,顺应这一趋势,开发区继续完善城市的功能。今年在工业集中区范围和周边区域集中打造了8个商圈。
(1)结合材料谈谈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园区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3)G市的经验值得粤东西北借鉴的辩证法依据是什么?请根据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分析G市“产城互动”“园区城市化”探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