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今天,人们渴望真情。大众传媒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传递社会正能量。
《等着我》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大型公益寻人栏目。这栏目以央视官网为基础,聚合部委、明星、专家、志愿者以及全媒体等寻人力量,旨在发挥国家力量,搭建全方位的权威“全媒体公益寻人平台”。
人世间的许多情感,亲情、友情、爱情、恩情、师生情……无不弥足珍贵。这些情感,像春雨,如甘露,浇灌着我们的心田,滋润着我们的人生。失去这些情感,我们的心田便不再丰润,我们的人生便不再完美。重拾回这些情感,我们便会有如获至宝、重见晴天之感。《等着我》节目的播出,让观众重拾那份感动。一段段深沉的情感,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段段不敢回首的心路历程,无不让观众们感动的热泪盈眶。《等着我》如同一缕清风令人倍感温馨,在观众中集聚了良好的美誉度,始终保持着高收视率和高度关注。
(1)在全媒体时代,《等着我》栏目的推出必然会带给更多观众以泪水和感动。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运用有关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等着我》栏目始终保持着高收视率和高关注度的原因。
(3)在泛娱乐化倾向日趋严重的综艺荧屏,《等着我》来的正当其时。请就全媒体时代,大众传媒如何“让观众的心不再等待”提出两条建议。
2015年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北京、天津、上海等多地都准备了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大餐”,让大家通过指尖、舌尖、足尖等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一做法的意义在于( )
①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②通过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③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④继承我国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传统思想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③ |
美国一华裔男子因为给10岁的女儿洗澡被剥夺抚养权,最终因抗警被击毙。在此之前,加州圣塔蒙尼卡的一对华人夫妇由于平时爱吃榴莲,做饭时喜欢煎煮炒炸,因而被要求搬出公寓。
纽约华人大妈6月起在日落公园排练节目而被多次投诉,其领队还收到了法院的传票。文化差异虽然会带来一些摩擦,但是其本身并不意味着不同文化之间不能和谐共处。各国之间无论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发展道路还是历史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都存在着差异,各有自己的特性和优点,应彼此尊重,和睦相处,取长补短,互相促进,共同创造一个不同文化和谐共处的多姿多彩的世界。
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近年来,全国上百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官方微博及行政官方微博相继亮相,旅行路线、民族风情、出行攻略、地方美食……这些过去在网站论坛上经常讨论的话题,如今在微博上聊得热火朝天。材料告诉我们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②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③互联网技术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④现代传媒的出现必然取代传统传媒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时强调,迈向命运共同体.必烦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不同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之别。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校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阐述为什么要加吸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2)结合材料,从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角度,说明不同文明怎样才能做到兼容并蓄。
某互联网公司宣布.2015年公司投人上亿资金采购非网络文学内容,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云端之上建立一个无所不有、众生皆享的最大电子图书馆承担实现全民阅读的历史使命。材料表明
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
②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科技进步 优化了文化资源的内容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看到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进行。对传媒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文字的出现标志传媒开始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
②新传媒的出现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③大众传媒依托现代科技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④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剧、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从2015年4月下旬开始.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举办了多场文化遗产日活动,目的是使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人人心,激励大家自觉今与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这是因为文化遗产
①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②是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
③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的其选料精良、刀工细巧、火候独到、技法各异、五味调和、情调优雅,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由此可见
①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
②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③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④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热潮,一浪接一浪。近年来,华韵尚德在德国购买电视时段播出中国节目、凤凰传媒创中国出版业最大跨国并购案、四达时代影视译制基地落户非洲……多家民营文化企业把生意做到海外,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对外传播了鲜活、真实的中国文化。这表明
①文化以物质为载体,中华文化的内涵得到丰富
②加强中外文化交流是助推中华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助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这是10月5日摘取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在上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奎宁已经失效,但疟疾患者却在持续增加。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将目光转向了传统中草药学,发现了植物青蒿中的提取物有疗效。历经380多次实验,青蒿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12%—40%。她重新翻查古代文献,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吸引了她的目光,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就被破坏掉了。她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从12%到100%,终于发现了青蒿素,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提起艰苦岁月和付出的牺牲,屠呦呦一直没有抱怨,反倒是充满怀恋。从事科学是十分辛苦的,要有信仰有毅力,但也永远不要忽视环境的影响。科学研究充满着魅力也充满着偶然,有的科学家终其一生,只是证明了“此路不通”,而有些科学家则是幸运地站到了苹果树下。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如何使中医中药文化走向世界。
材料二: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在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文化造成冲击。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一些网上传播的信息失真,夸大负面信息;一些网络使用者违反道德规范,散布谣言,传播色情;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也带来一些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追捧西方文化,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2)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应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
材料三:中国的家庭文化源远流长。作为文学大家,叶圣陶先生的创作体验是:写文章就是生活本身,车间码头工人、乡野田亩农人都能写文章,因为他们各有各自的生活。文章若是溪流,生活则是泉源,泉源丰盈,溪水长流。叶氏后人延续先生家学文脉,在文学创作中保持质朴文风,启迪人们全方位思考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让文学作品绽放时代生活的光芒。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对文学作品创作途径的理解。
古人认为,羊是膳食美味,所以羊大为“美”;“美”与“善”同义,故金文的“善”字从羊从二言,表示众口夸赞的意思;羊性情温顺,因此“善”又有善良、慈善之义…… 由此可见
A.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动力 |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
D.汉字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
①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②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③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