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字优先”,到“保增长”,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
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 |
2006年8月25日,一项长沙市的重点建设工程在远近闻名的岳麓书院旁悄悄开工四天后,被国家环保部门紧急叫停。此前,“岳麓山要砍树新建赫曦台”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不少长沙市民开始担心这个财政拨巨款兴建的庞然大物会破坏岳麓山的自然和文化生态。有专家质疑工程的选址,斥责其片面追求规模,好大喜功,违背审美规律。这一事件从哲学上给我们的启示是
A.凡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
B.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
D.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
2008年1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这是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粮食安全阶段性纲要。其唯物论依据是
A.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 B.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C.一定的原因带来一定的结果 |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
达尔文“所有的生命来自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命题,至今仍然令人震撼。进化论从生命运动层次揭示了复杂是源于简单的。科学想象不是无源之水,它必须立足于
A.已知的事实及规律 | B.合理想象 |
C.创造性思维 | D.复杂性科学 |
“人猿相揖别”已经数百万年了。早期人类所遗留的痕迹中,不仅有图腾崇拜,也有对人自身的赞美。进入文明时期以后,有了更多的关于人对自身思考的思想材料。《诗经》中写道:“后稷刚刚会爬行,认识能力就高明,寻求粮食显神通。”《诗经》对后稷的赞誉表明
A.人有认识能力和劳动能力 | B.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C.人能够按客观规律办事 | D.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
武警黄金兵十二支队官兵十年来坚持为国家探矿,他们成立科技攻关小组把成千上万个原始数据、几百个标本一笔一笔地描绘出一个个地质图件,经过无数次模拟试验,总结出接近客观实际的新的找矿理论。新的找矿理论的获得过程体现了
①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是自由的 ②发挥主观能动是认识规律的条件 ③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需要多次反复的认识过程 ④人在自然规律面前是不自由的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在一望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蜿蜒着一条充满神秘色彩的河流——塔里木河。在过去2000多年中,它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绿洲文明、丝绸之路、楼兰古城、尼雅遗址、龟兹文化……。近年来,国内一些科学家多次考查塔里木河,获取了大量的关于塔里木河生态环境恶化的第一手资料,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大规模开荒造田、筑坝蓄水、无序引水是主因。科学家得出上述结论的过程反映了理性认识的获得
A.必须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
B.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
C.要善于把握事物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矛盾 |
D.要以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为基础 |
右边漫画《抓到经济增长“牛鼻子”》蕴涵的哲理是
A.重视规律的客观性就能解决问题 |
B.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 |
C.创新能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
D.整体与局部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
为保证成功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山东省气象部门做好了人工消雨的准备。这里的人工消雨体现了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B.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
C.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要求黄河三角洲的发展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了
① 黄河三角洲发展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黄河三角洲发展要深刻地把握人与自然的联系
② 黄河三角洲发展要追求各自的个性
④黄河三角洲发展要把高效放在首位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②④ |
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说明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党的思想路线 ②中国共产党不断深化和发展认识,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③中国共产党加强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菜根谭》里面有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谭,雁去而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
C.事物是不可认识的 | 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