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对天体的演变,张衡认为:“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朱熹认为:“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两种观点的分歧体现了的分歧。(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说:“当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不要让他耽误了哲学的研究;当他年老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对他的研究产生厌倦。因为要获得灵魂的健康,谁也不会有太早或太晚的问题。”之所以要重视哲学的研究,是因为                    (   )

A.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B.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真正的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们对实践的追问与对世界的思考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9年5月25日。孟加拉国西南部沿海地区遭受热带风暴“艾拉”袭击后,受灾严重。回答1~2题
当前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很多气象灾害。为此,有人说“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   )
①人的认识永不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目前,科学技术无法阻止热带风暴的到来,也无法改变其运行的线路,人们可以做到的是预测热带风暴的到来和做好防范工作,把损失减至最低。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战胜热带风暴
C.人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D.随着人们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将来能改变热带风暴形成的规律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     (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B.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事就一定能成功
C.物质与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D.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陆游在被贬外放时写下了“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毛泽东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却写下了“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同样题为《咏梅》,但诗人眼中的梅花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这说明(   )

A.人们对梅花的认识在不同历史时期,总是不同的
B.对梅花的认识,会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C.由于面对不同的事物,不可能得出相同的认识
D.审美情趣和吟咏时心绪的差别,使梅花具有不同的品格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其含义是

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和前提 B.哲学对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
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D.科学因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是 (   )
①实践促进人的感觉器官的进化与发展
②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进步
③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④随着实践的发展,人们可以直觉事物的本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

A.进行科学研究必须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
C.哲学是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
D.哲学可以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来源:江苏滨海中学高三月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望梅可以止渴,画饼却不能充饥”这说明

A.意识的反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B.意识的反作用有时有效果,有时没有效果
C.意识的能动作用巨大,但受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制约
D.意识的能动作用总是有限的
来源:周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先由设计师设计图纸,后由建筑师按图纸施工建成。这说明

A.意识在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意识是在人脑中产生的
来源:周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来源:周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据文献记载,在印度曾多次发现小孩被母狼叼走,并在狼群中长大的事例。这些狼孩,有的虽已七八岁,甚至十几岁,但都不会说话,不会思维。这类事例说明

A.狼孩的脑子天生是笨的,不聪明的
B.思维不一定是人脑的机能
C.狼孩没有同外部世界接触
D.狼孩没有参加社会实践,所以不可能产生思维;
来源:周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龙,但是,在人们的头脑中却有龙的形象、龙的概念。对这一情况的解释错误的是

A.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以特殊形式出现的反映
B.意识可以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C.能动地反映外部世界是意识的重要特点
D.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可以创造出新的形象、新的概念;
来源:周练试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哲学的运动概念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