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传统文化的含义、主要特点、作用、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和态度。(2+2+4+4+2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股传统文化的热潮正在中国涌流。从《百家讲坛》吸引数亿观众到《于丹〈论语〉心得》狂销300万册,从古装影视剧热播到历史题材图书畅销,从人大成立国学院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开设“国学班”,从各地恢复祭孔到海外孔子学院遍地开花,从私塾重现到儿童读经……这一切都表明,曾经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正在回归。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我国传统文化如此之“热”的原因。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中国传统礼仪的意蕴非常丰富,具有多种功能。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如何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礼仪?(10分)
怎样才能充分发挥传统礼仪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10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源远流长,具有强大的向心力.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凡是世界上华人聚集的地方,总能看到龙的身影,龙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象征,对每一个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绪、一种血肉相联的情感.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标志,龙文化得到了世代传承和弘扬.
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4分)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们今天对龙文化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为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古风延续至今。
材料二:在不知不觉中,西方的“愚人节”“圣诞节”等越来越受一些年轻人的欢迎,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有走向衰落的迹象。有人认为,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体现着中华文明特点的传统节日受到冷落,意味着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冲击。
材料中提到的“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愚人节”“圣诞节”属于传统文化的哪一方面的内容?作为传统文化,这些节日有什么共同特性?
对这些传统文化,我们是应该一概保留,还是全部抛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
  其一: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其二: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以上材料,谈谈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
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德是如何发扬光大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也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9周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传承雷锋精神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话题。某校高一(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学习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学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在社会发展新时期,围绕“雷锋精神有没有过时”这一问题,同学们纷纷发言,大家普遍认为“雷锋精神没有过时,虽然不同年代的社会环境不同,但它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善待的本质没有改变,而且还应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增加新的内涵,雷锋精神会历久弥新。”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同学们观点的合理性。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师生精神风貌、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的综合体现。今天,一个学校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富有特色和个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上。
(2)请将你认为你所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两个成功的做法推荐给大家,并从《文化生活》角度各选一个原理说明推荐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8年9月28日纪念孔子诞辰2 559年曲阜孔庙祭孔大典在孔庙大成殿隆重举行。参加祭孔大典的领导和嘉宾认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积淀成为民族精神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特质,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承载着厚重文化传统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祭孔大典,还为全球华人华侨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广阔平台。
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福建省革命老区上杭县“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底蕴深厚。上杭县政府依托“红色文化”,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做到以“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同时,又把发展“红色旅游”所带来的财政收入,用来进一步加大对这些珍贵革命遗址的保护力度,让“红色旅游”反哺“红色文化”。
材料二:据测算,目前全国各地红色旅游景点每年综合效益为200亿元,并带动建筑、商贸、交通、电信、加工业和农业等关联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业兴而百业旺”的良好局面。
试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保护“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2009年2月25日,当年英法联军在侵略中从圆明园抢劫的珍贵文物十二生肖之二“鼠首和兔首”在法国被拍卖,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造成重大损失,也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和民族情感;也给二国的文化关系蒙上更多的阴影……;
材料二:拍卖前,以刘洋为首的中国律师团曾上诉巴黎高等法院希望阻止拍卖行动,但遭驳回,刘洋表示败诉结果是意料之中,这样做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在履行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同时也是让老百姓知道了强盗的历史,“虽败犹荣”。许多法国华人在巴黎市政府门前表示抗议……。许多中国民众极为愤怒。
结合材料,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从整个拍卖事件中,你受到了哪些教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代晋江有畲族,这在史料、传说和今天的村庄地名上都留下痕迹。近代晋江仍有畲族,却鲜为人知。畲族是一个古老而优秀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畲族人民创造并留下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诗歌、音乐、舞蹈、节庆礼俗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畲族传统文化对于畲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与社会进步要求不相适应的消极因素。
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畲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农民工。目前,在外出打工的1.5亿农民工中,新生代农民工占到60 %,大约l亿人。他们希望融入城市和社会,渴望认同,追求梦想。
【春天里的城市梦】
“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接到城里读书”,农村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促使农村生源涌向城市,加剧了城市教育资源的紧张,也使教育发展更加不均衡。
(1)请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政府应该怎样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应对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激发创造活力】
农民工对城市生活的介入带着浓厚的乡土文化特点,为城市文化注入了新的元素、新的活力,将会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2)请你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农民工为什么能成为城乡新文化形态的创造者?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中国特有的习俗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而逐渐演变。近年来,修坟茔、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的祭扫形式逐渐被新的祭奠方式所取代,植树、送花、网上留言、缅怀先烈等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渐成时尚,共青团中央也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绿色、文明、感恩的清明节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1)清明祭奠方式及其演变体现了什么道理?
(2)根据清明祭奠方式的演变,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3)试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继承性角度说明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些地方抓住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发掘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市场动作成功地打造旅游文化品牌。如山西打造的晋商文化品牌名噪一时,浙江宁海创办的"开游节"巧用徐霞客游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徒步旅行者参与,呼和浩特举办的"昭君文化节"因高扬民族团结文化而倍受游人青睐。
随着文化市场不断发展,历史名人、"名人故里"之争日益激烈,一些地方无视历史事实凭空臆造"历史人物"搞旅游开发,把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作为"文化名人"来开发,甚至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负面人物形象举办主题文化活动,但是,这些盲目搞文化旅游的做法。并没有得到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各地竞相争夺历史名人、"名人故里"的现象。
(2)材料表明,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运用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性相结合的观点对此加以说明。
(3)从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角度,就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提出两条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