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广东A市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在引进项目的时候,A市政府一直坚持拒绝引进落后产能与重污染企业,同时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高新产业等举措,从而取得了十分骄人的经济成绩。
材料二 教育部2014年4月1日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说明A市政府的做法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哪些要求?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对青少年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转折、转机、转化…… 岁末年终,在由两岸媒体共同主办的“2014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中,“转”字高票当选,这代表了过去一年两岸关系虽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转折”考验,但也蕴藏着转机,寄托了两岸民众对两岸关系进一步转出好运,释放和平红利的期待。
2014年6月23日,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拉开序幕。截至目前,两岸交流共有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岸两会商谈、海峡论坛、两岸和平论坛、两岸企业家峰会等“五架马车”。2014年,两岸协商持续推进再结硕果,两岸经济持续深化融合,两岸人民往来与基层交流更趋热络。据统计,今年全年两岸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人员往来逾900万人次,其中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超过3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在当前形势下,我们为什么要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高度的文化认同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3)结合材料,就两岸和平统一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6月22日,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历经13年“申遗”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种的一种梯田文化,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自然景观和人文相结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以民族名称命名的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是继丽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项“世界遗产”。 经过千百年的生产实践,这里形成了以山顶的森林、山间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构的独特景观。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历史、科学、美学和实用价值。红河哈尼梯田,是申报地民族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活的文化生态系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而且是属于世界的,应该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护。
哈尼梯田申遗成功后,前来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达百万人次。 栉风沐雨千余载的“大地雕刻”,这一珍藏于群山深处的古老山地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这片秘境仙境,可否经受滚滚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验,能躲过动机复杂的破坏性建设和游客纷至沓来的旅游压力吗?以前菲律宾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遗产,然而因为没有重视保护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联合国下发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实现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有人认为:要积极开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生活,开发是最好的保护。有人则认为: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因此要保护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态。
(1)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
(2)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对文化遗产的开发?请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3)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谈谈菲律宾的教训,对我们在处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入冬以来,我国东北及华北大片地区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给人们正常生产、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雾霾天气的出现,既有气象原因,更有排放污染原因。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进行工业革命后几乎都经历过环境的恶化,深受过雾霾之苦。他们在治理雾霾问题的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通过制定科学的空气质量检测标准、关闭污染企业、减少煤的使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强化机动车污染物排放管理、加强环保宣传等措施,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1)运用政府职能的知识,借鉴的发达国家的经验,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治理雾霾问题?
材料二:由于雾霾严重,空气质量不佳,北京2014年春节期间禁放烟花爆竹,广大市民积极响应。但“年味”不减,天坛、地坛两大庙会上的民俗文化风情展受到市民热捧;微信拜年成为年轻人的新宠;新马泰旅游过春节,感受异国文化,传播中华文明……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北京市民的做法对我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去鲁迅化”、“拒绝鲁迅”声音再起:据悉,一向在此方面行动最为谨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也在2013年9月将初中语文教材(供2014年秋季使用)中仅有的一篇鲁迅作品《风筝》删除。对此,社会各界或赞成,或反对,议论纷纭。
赞成者认为:
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不符合现代白话文标准和人们的阅读习惯。
鲁迅的文章所体现的那种“一个也不宽恕”、“缺少春天的明媚、夏天的火热、秋天的哀怨,有的只是冬天的严酷”,“缺少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等等与当今社会讲包容求和谐主旋律总格调不一致,与时代脱节,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背离,不适于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新型公民。
… …
反对者认为:
鲁迅的作品和语言都是一流的,鲁迅的全面退出,也寓示着当代社会思想混乱仍需漫长时间的沉淀才能形成新的价值。
当今中国,社会问题依然很多,国人的道德水准仍然不高,被先生痛批过的国民劣根性大有发展壮大的声势,孔乙已、阿Q、华老栓及众多看客,仍生活在当今社会生活舞台,先生对体现在这些人身上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远没有过时。
… …
(1)对中学语文教材修订中的“去鲁迅化”,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表明态度,并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理由。
(2)当前,中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已经结束,但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请运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关于中学语文教材修订的争论还会延续下去”的认识。
(3)有专家指出,争论必将使人们对修订中学语文教材的思路更趋清晰科学。试分析专家这一观点所体现的思想方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流传至今的“24孝”故事是中国传统孝文化的集中体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孝文化在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一些封建色彩的糟粕。新时期,“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新版“24孝”赋予孝文化新的内涵,让孝老爱老有了更具体、可操作的标准。
材料二:我国已进入“未富先老”的老龄化社会,面对市场经济冲击下人民群众道德观、价值观的新动向,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大力弘扬优秀的孝道文化,更好地发挥孝文化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否定观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传统孝文化与新时期孝文化之间的关系。
(2)据材料,如果让你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为所在社区设计一个以“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传栏目,请列出栏目的宣传提纲。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位于加拿大安大略湖畔的多伦多湖滨艺术中心2014年7月11日晚张灯结彩,中国绝活精彩纷呈。主舞台 上,俏皮轻快的苗族歌舞紧接着《阳春白雪》琵琶 曲令观众陶醉;展览区内,民间剪纸高手打开10 米长《童年趣事》和20米长《百猴吉祥图》作 品,引来惊赞一片。 加拿大联邦财政部长乔·奥利弗在文化节开幕致辞中说,这是加拿大举行的最大规模的外国民俗,同时中国也是加拿大重要的贸易伙伴。奥利弗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中国民俗文化活动是中加 两国关系不断加强的展示,有利于增进加拿大人民对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
材料二 文化节上的木雕艺术令来自英国的游客塞姆夫妇印象深刻,他们对记者说,“中国文化非常吸引人, 我们正在用相机记录一些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东西,这是西方文化里所不具备的。这个文化展会的气氛非常友好。”
运用文化的作用、特点及传承的知识阐述举办文化展会所带来的影响。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座谈会上的妙语部分摘录:

1.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3.
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4.
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5.
要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

材料二:“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任由奢靡之风蔓延,必然严重危害社会风气,甚至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对于党内存在的腐败问题,习近平强调,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为此,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谋划,突出反腐倡廉工作重点,增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结合材料一,请你阐释习近平主席妙语摘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
(2)结合材料二,谈谈“奢靡之始,危亡之渐”这一观点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并运用辩证法的知识进一步说明习近平对腐败问题的分析所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1课时。
(1)请运用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知识,分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的合理性。
材料二:唐代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即“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也就是说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要善于把握内在逻辑,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那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究其深奥的观点,也就是抓住它的精髓。
(2)结合材料二,分析韩愈的读书法包含了哪些辩证法观点?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和2014年广东省经济发展情况
图1:


材料二:《201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将创新驱动发展摆在全省经济工作的首要位置,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总抓手和核心战略,坚定不移地推动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使创新驱动成为广东发展主动力,以创新驱动发展开创广东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材料三:广东省某市主动适应文化建设新常态,积极探索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新路,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与合理利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古建筑保护和开发利用为重点,全力“活化”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优秀传统文化新品牌。
(1)概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才能推动创新立省、创新兴省,使创新驱动成为广东发展主动力?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阐述该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网络用语往往采用谐音改编久已形成的熟语或者成语,容易在传播过程中造成混淆,极不利于青少年儿童学习、使用母语和了解本土文化。为了宣扬正确的语言观念,维持汉语的纯洁性,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变动结构或曲解内涵,不得在成语中随意插入网络语言或外国语言文字,不得使用或介绍根据网络语言、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如“喜大普奔”、“人艰不拆”等。对广电总局的上述规定,许多人表示支持,但也有人认为,作为时代的产物,网络流行语具有能更快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达情意更为直接和幽默等积极作用,限制它不利于语言的创新与发展。
材料二:网络语言是伴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语言形式,包括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图片)和文字等多种组合。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给力、山寨、宅女、月光族、PM2.5……这些原本被视作“玩笑话”的网络流行语,如今不仅融入寻常对话间,更“登堂入室”,进入汉语词典。另一方面,作为一种被中华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无法离开中华民族浩如烟海的民族文化。“谐音、比喻、仿拟、飞白、拟人、拆词、拆字”等修辞手法在网络流行语中的高频率使用,洋溢着汉字丰富的表现力、旺盛的生命力。可以预言,丰富的社会生活不断产生新的表达需求,相应也不断有新的语言形式以供利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表示:“语言形成是大浪淘沙的过程,干净、合适、生命力强的词才能经过时间考验留下来。”因此,要想语言保持活力,就得自信收纳,让自然规则去选择。
材料三: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
(1)你赞成广电总局的上述规定吗?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网络语言得以发展的哲学启示。
(3)结合材料三,针对网络谣言呈激增之势对网民提两条合理化建议。(不超过30字)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让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1)根据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谈谈文化强国举措并说明所列举措依据的哲学原理?
(2)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如何实现文化强国之梦?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也是贯穿三十年改革开放,一条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推进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 解决中国城镇化现存问题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城镇化现存问题
解决措施
依据
案例一:老李想进城打工,但家里还有几亩地,不知如何处理。

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村经营体系创新。
案例二:小王夫妇到某市打工十年了,因为社保关系在老家,在该市看病只能报销一小部分费用。
政府加大投入,完善社会保障,促进政府公共服务均等化

案例三:近年来,多个城市面临雾霾污染、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生存环境堪忧。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案例四:很多城镇建设比较粗放,过于注重引进工业项目,而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很多地方还是空白。
加快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材料三:S市因发展经济需要流转一整片土地,但少数村民不答应流转,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市委市政府依托“代表委员”平台,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村入户征集意见和协商,并通过召开民主协商座谈会(代表委员、村干部、农业大户、村民代表和市、镇有关负责人一起恳谈协商),设立热线电话,网络互动等途径,广泛听取和征集各界人士意见建议,创新式地探索了“互换并地、换地并整”的新的土地流转模式,在周边地区划出面积大小、土地肥沃程度等条件相当的土地与其置换,有效地解决了集中连片规模流转的现象,让老百姓获得了满意的结果。
材料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着传统村落遭受破坏的严峻现实。龙岩市传统村落(含古民居、古建筑)星罗棋布,散居于闽西大地的崇山峻岭之间。龙岩市高度重视传统村落的保护,我市共有5个村落(连城县雾阁村、中南村、芷溪村,永定县洪坑村、连城培田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整体利用项目保护名单,实现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和可持续保护。
材料五;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对科学实现城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从过去的“以物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这意味着城镇化建设需要以人作为关切点,重新界定人与自然、人与城市、人与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权利,必将推动城镇化的可特续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上表。
(2)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S市的做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启示。
(3)结合材料四,运用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的重要意义。
(4)结合材料五,说明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内涵从“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所蕴含的认识论道理(12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孝道伦理为核心内容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在历史上曾发挥过塑造封建社会理想人格、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等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移孝为忠、崇尚老年本位、维护封建统治等一些非理性、非人性的因素。当前,要构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孝道,应该是以“爱”为核心,以平等、民主、互爱为主要特征,以孝敬父母、关爱子女和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主要内容。
材料二:北京在城市化进程中取得重要进展,但也出现了自身难以克服的难题,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必由之路。2014年2月27日,习近平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传统孝文化?
(2)结合材料二,运用“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三习近平关于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论述所体现的哲学道理。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和国人引以为豪的国粹代表,京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0年获选进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20世纪初,京剧创作进入辉煌时期并成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一股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被正式列为国粹,《沙家浜》等剧目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形式。但是,“文革”后,京剧迅速失去观众。21世纪初,一场保护京剧的运动在全国展开,但是,与受众广泛的流行文化相比,京剧仍主要局限于中老年观众,“小众”现状未根本改变。
材料三:时下盛行一种观点,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必须要维护其原生态。京剧经过了数代人的传承,根据社会发展变化和大众审美需求,不断地进行了适应性调适、创新、完善乃至重构。京剧的保护不能将其完全“冷冻”起,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活态”保护。所谓“原生态”应是在今天的历史横断面上认定的“原生态”。
(1)结合材料一,说明弘扬京剧艺术的意义。
(2)有人认为:京剧虽经典但“小众”,与色彩斑斓的流行文化相比,它将逐渐失去市场。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3)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三,说明我们应如何对京剧进行“活态保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