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徽州民居形成了具有徽州特色的建筑风格,古村落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这说明
①徽州建筑包含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②我国人民自古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③不同区域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④徽州民居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某县为了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年画,该县一职业中学将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纳入学校教育。这表明
A.教育的基本功能发生了变化 |
B.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
C.教育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D.教育是文化交流融合的主要途径 |
端午时节佩戴香包是一个传统的习俗,即便是迈入现代社会,守护端午传统、坚持手工制作香包的人,依旧还有不少。通过材料,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些手工制作人的可贵之处在于
①守护传统习俗、承袭古人做法
②传承优秀文化、延续民族血脉
③坚持手工制作、保持文化骨气
④立足社会实践、扎根艺术创作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回首三十多年来的神州大地,许多人远离故乡,漂泊打拼于异地他乡,乡愁何寄?乡愁是不可泯灭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乡音缭绕,是故乡的风土人情在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送您一枝鲜花,请把火种留下。”清明时节,许多地方的市民以鲜花和植树等文明祭奠方式,取代了上坟烧纸、烧香、烧花圈等陈规陋习。各地政府表示应大力提倡文明祭祀,让“绿色扫墓”取代传统陋习。上述事例表明
A.文化创新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 |
B.传统习俗是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
C.陈规陋习是阻碍社会进步的落后文化 |
D.文化创新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
近期,“凑足一撮人就走”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社会的广泛热议。破解“中国式过马路”不仅是一道社会管理题,还是一道公民文明素质题。要破解这个难题,需要( )
A.开展文明教育活动,提升思想道德素质 |
B.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
C.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 |
D.在改造主观世界过程中改造客观世界 |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说明( )
①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
②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国人的生活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稳定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下列选项能体现下图漫画寓意的有( )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
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
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
近年来,各地刮起一股哄抢文化名人之风,呈现出“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都有,炎舜遍地开花,赵云两个户口,李白回不了家……”的混乱局面。下边漫画正是这种现象的反映,它警示我们
A.要发挥传统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
B.发展传统文化既要体现时代精神,又要尊重客观事实 |
C.要坚持古为今用,大力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
D.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发展传统文化 |
地域文化具有封闭性特征,但是随着人口流动,它又具有向外的传播性,客家文化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客家先民在历次的大迁徙中,将中原文化融入岭南土著民族之中,形成独特的客家文化。这说明( )
①文化在交流传播中发展
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③中原文化是先进文化而岭南文化是落后文化
④客家文化的独特性表明它与其他文化没有共同之处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它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博互动、5D电影、会跳舞的机器人……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这表明科技进步是
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创新的主要内容
④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② |
201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2014年9月28日,“真彩秦俑”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该展览
①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觉
③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2015春运时间是2月4日——3月15日,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一成不变 |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与责任,注重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追求,这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下列诗词名句与上述材料体现的人文思想不一致的是
A.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陈汉卿) |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
C.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
D.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