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材料一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孩子的人格。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家风甚至影响了人们的一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敦厚尤显重要。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指引人们传播正能量。
材料二  在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今天,传统家风的传承显现出了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某地在开展传承家风的活动中结合本地实际培育特色,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加时代气息;充分发挥优秀家风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政府理清工作重点,做好公共服务工作。
(1)结合材料一,分析重视家风建设蕴含的文化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分析该地传承家风活动中做法的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上述观点。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文明素养却没有同步提高。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等类似“到此一游”的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文明素养相对低下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因诚信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人民币。
从公民角度谈谈如何避免出现上述不文明现象?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公平共享’’“集约高效’’“可持续”三大原则,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一

注:1.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用于反映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程度。2.至201 3年底,我国某地区城镇户籍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比例在35%左右。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状况。
材料二
由于长期受到自然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城乡、区域整体差距明显,具有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偏低,目前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之比为3. 6:1;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20年内,按照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计算,到2030年还将有3亿农民真正摆脱土地的束缚,获得真正的市民地位,在城市安居乐业,享受“城里人”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新增的城市人口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巨大,城镇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2)结合材料二,说明我国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经济意义。
材料三  
以往的城镇化过程中,很多人误认为城镇化就是盖洋房、建工厂,致使城市建设的文化价值被大大忽略;城市建筑缺乏文化传承与积淀,形成“千城一面”的局面;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居民的社会公德意识有待提高……文化的意义和价值问题已经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与社会”以及“文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发挥文化的作用。
材料四  “人的城镇化”是当今新型城镇化的实质,整个进程强调“以人为本”。随着一座座现代化小区拔地而起,人们的居家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身边的生活既充满幸福和快乐,也伴随着烦恼和忧愁,当我们遇到了下列事情时,又当何去何从?
(4)运用《政治生活》相关观点,完成下列表格。

 设定主体
 具体情境 
   具体做法
假如我是普通公民
①(请勿在此处答题)
通过信访举报制度、新闻媒
体舆论监督制度等,行使监
督权,实行民主监督
 假如我是人大代表 
本小区由于交通配套设施不
合理,居民饱受出行难之苦,
有人向人大代表反映
②(请勿在此处答题)
假如我是   ③   
(请勿在此处答题)
居民小区养犬人数日增,引发
养犬人和不养犬人的矛盾,存
在较大的治安隐患
主持调解居民矛盾;协助维
护社会治安;召集居民会
议,制定社区公约等
假如我是户籍民警
新生婴儿父母到派出所登记
户口未带齐相应证明
④(请勿在此处答题)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久游网旗下的《劲舞团》其实是一款交友网游,玩家拥有像QQ秀那样的展示道具,但其最大的问题在于拥有“开房跳舞”、“结婚”等互动系统,这些功能设置给一部分玩家造成了容易发生“一夜情”的印象。
材料二 随着网络游戏的兴起,它不再紧紧依循虚拟世界的游戏规则,而越来越转向与现实社会的逐渐接轨。在“网游”这一特殊“土壤”中萌发的“代骂”,已成为一门赚钱的职业。而因网上对骂产生摩擦,进而导致现实生活中发生集体械斗的事件不胜枚举。
材料三 2010年7月14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网络局共同举行“加强网络游戏监管通气会”,通报批评了《劲舞团》等网络游戏的设计低俗化倾向和推广中对玩家不良诱导等问题。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已建立了“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监管通知单”制度,对网络游戏等经营性互联网文化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告知并要求改正,绝不能让法律和道德规范在虚拟世界被颠覆。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三中“绝不能让法律和道德规范在虚拟世界被颠覆“的依据。
(3)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防治网络游戏低俗化提出相应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注: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杭州市政府本着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杭州,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三  为了我们共同的蓝天,为了我们美好的家园。2013年10月27日,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的“无限极2013世界行走日”活动在杭州启动,近6000多人参加了全程约7公里的行走活动。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依据
(3)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有关知识,说明开展“无限极2013世界行走日”活动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2月2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公布了中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呈现“认同度高、知晓度低、践行度不够”的状态,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分别为74%、48%和60%。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具有较强的“政府依赖”特征,被调查者普遍认为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
(1)运用“政府和公民”有关知识,谈谈对“政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主体”的看法。
(2)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说明如何提升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认同度、知晓度、践行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 分)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丈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
(l) “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请从文化视角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随着网络出版物的火热和电子书的进一步普及,数字化阅读以其快捷、方便,互动及海量信息的优势,开创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近来,在豆瓣、百度贴吧等网站上,求书帖子屡见不鲜,在网友给出的推荐书目里,标题中带有“正能量”三个字的图书颇受青睐。但是,不少“正能量图书”内容质量堪忧,有的还涉嫌传播伪科学。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郝振省说:“跟风出版不但浪费出版资源、生产文化垃圾、侵害读者权益,而且还破坏读者的阅读兴趣,破坏出版界形象,需要有关部门认真抓一抓。”
(2)读书介质的更新使读好书更重要。针对目前图书市场良莠不齐的现象,请从《经济生活》角度思考人们如何才能读到好书。 (12 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需要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精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3月4日,在全国第51个“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以被誉为“当代雷锋”的郭明义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他们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行为给予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广大志愿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勉励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来推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产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气质,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不断被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精神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进。
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知识,说明雷锋精神对于我们民族和社会的价值是永恒的。
材料二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走向未来。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中国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3)结合材料一,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学雷锋活动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搜集以下材料和问题,请你参与研究。
小组甲: 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代表着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体现着社会的基本价值导向的基本价值观念。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奴隶主阶级大肆宣扬人天生就不平等,奴隶制是天然合理的价值观念;封建统治者宣扬“三纲五常”;资产阶级以人性对抗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都是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是旧的核心价值观。相对资本主义社会核心价值观强调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新型的核心价值观,强调的更多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具体内涵见图1。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新型的价值观必然取代旧的价值观。

图1
小组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三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实现了政治理想,社会导向和行为准则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价值愿望和追求。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吸取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它是社会变迁的价值指南,社会进步的价值理念,文化冲突的价值引领,文明生活的价值规范,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五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题目如下: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追求矢志不移的强国梦想;坚守公平正义的共同信念;培育昂扬向上的公民品格;呼唤莫若实干 心动不如行动。
经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证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社会历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不同社会形态核心价值观差异性的认识?
(2)结合材料,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分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意义。
(3)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知识,为同学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两条方法论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2004年马加爵在云南大学宿舍连杀四个人,引发了轰动全国的“马加爵事件”。2月23日云南省昆明市公安局接报后,在云南大学学生公寓一宿舍柜子内发现4具被钝器击打致死的男性尸体。2月25日,云南省公安厅发出A级通缉令,悬赏18万元人民币捉拿云南大学凶杀案犯罪嫌疑人马加爵。4受害学生均为马加爵的同学。
材料二 中新网2014年5月12日电,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微博“中国之声”消息,今日下午1时许,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女生宿舍3栋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一男子爬上女生宿舍二楼,用刀行凶,被砍学生正在接受紧急治疗。据网友爆料,有2名女生受伤,正在急救,砍人男子是宣威人,不是滇池学院学生,伤者中有一人是其女朋友。另据云南网消息,目前警方已经将该男子控制,受伤女生已送往医院。据该校学生称,事发现场血腥不已。
(1)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分析发生上述悲剧的哲学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知识,为避免上述悲剧的再次发生谈合理化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阅读,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民众获取知识、传承文化最重要,最直接的渠道。
材料一 近年,微博阅读、手机阅读成为时尚。那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毫无疑问,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地铁、公交车上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就是最好的证明。对于这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公众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垃圾信息泛滥成灾,传统文化逐渐消失,文化正在倒退:有人则认为,信息丰富多元,碎片化阅读有利于丈化和知识的传播。
材料二 面对碎片化阅读的发展趋势,推动全民阅读要研究如何使阅读内容更加适应碎片化时代,以碎片化的方式为读者提供有价值有营养的内容。可行的举措是研究机构进行相关研究,使优秀阅读内容如何更有效地转化为适合碎片阅读的模式,为读者提供参考。
为推动阅读,我国巳将全民阅读立法列入国家立法工作计划,但这仍未改变我国公共阅读资源的稀缺、公共文化服务所提供的阅读与公众自身常常关系不大等现状。因此,全民阅读活动要真正有成效,不能仅仅限于一般的号召,要结合每个城市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人群,做到有针对性,还要持之以恒。
(1)结合材料一,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知识,分析如何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 
(3)结合材料二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请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提出两条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许多欧美国家把推广阅读活动作为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手段。美国实行“阅读优先计划”,英国努力“建立满是读书人的国家”,日本开展“亲子20分读书”活动……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
当下中国的国民阅读呈现功利化、实用化等倾向。无论是在实体书店还是网络书店,有关人际关系、升学升职、投资理财、养生保健、家庭教育等实用类书籍往往热销,而文学、哲学、史学等滋养心灵、奠定文化基础的书籍则少有人问津。某权威网站的一项调查显示,72.7%的人认为“人们注重现实利益,功利化阅读明显”;56.7%的人认为“人们偏重书籍的实用性”。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倡导全民阅读的意义。
(2)请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对国民阅读中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进行评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一个遗失了历史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设定战争胜利纪念日,举行国家公祭悼念在战争或重大惨案中死难的本国国民,在国际上已是惯例。放眼望去,各国同二战有关的法定纪念日数不胜数,如诺曼底登陆纪念日、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纪念日、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纪念日等。在我国,抗战胜利纪念日虽然很早就有,但一直停留在行政规定层面;南京大屠杀纪念活动虽然年年都举行,但都在地方举行,很少在全国范围内举行。
材料二 中国历史有过恢弘灿烂的华章,更有过百余年山河破碎、血泪斑斑的痛楚。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铁蹄,将中华民族近现代的悲剧推向顶点,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正是其中最黑暗、最屈辱的一幕。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奋起抗争并最终赢得胜利。正视那段历史,以更高规格、更固定的平台对先烈、英雄及死难同胞祭之以礼,表达永不磨灭的纪念,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成熟。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设立上述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2)请你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材料中两个纪念日的设立对公民和政府分别有何启示。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8 分)近年来我省始终把“建设创新安徽、推动转型升级”作为核心战略,着力打造“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某校高三(l)班同学在“徽信”中围绕以下话题展开了讨论,请你参与。

话题1 发展绿色建筑享受低碳生活
安徽省政府下发 《 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亥》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将新建绿色建筑l000万平方来以上,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提出涵盖财政、税收、金融等各个领城的优惠政策,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制定税收优息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的买绿色住宅。

(l)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安徽省政府是怎样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 (8 分)

话题2 弘扬中华美德传承良好家风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安徽自古以来民风纯朴厚实,善良慈悲、克勤克俭的家风代代相传。在长辈的言传身教中给子孙带来“修身齐家”的良好教育,也带来“治国平天下”的责任与使命。如今有人把感恩、平等、宽容等理念融入其中,更添时代气息。

(2)请从“精神文明创建”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角度,就青年学生进一步传承良好家风提出合理化建议。(12 分

话题3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今年安徽省将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行居住证制度,稳步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把进城落户农民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统筹衔接办法,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3)运用“联系”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话题 3 的认识。(8 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