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山东省开展“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胜利油田退休工人谢树华就是“山东好人”之一,他好事干了一辈子,用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琐事,诠释了他“做好事,就快乐”的幸福生活。
材料二 2012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学习的通知。“我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我们有中国人最美好的传统——善良。”张丽莉老师以勇敢的护救谱写了美丽动人的人生诗篇。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向张丽莉学习活动,就是要大力弘扬她热爱学生、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情怀,以引导人们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共同书写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史诗。
(1)谢树华的事迹对我们青年学生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有何启示?
(2)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张丽莉的崇高情怀。
(3)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为有效开展学习张丽莉活动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材料二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良好的家风,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你的家风是什么?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材料二 过往的时代,国家形象的塑造主要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如今国家形象的塑造是在日益多元化的进程中通过对碎片化形象的整合而实现的。作为次国家行为体的非政府组织、企业、个人等已经成为国家形象塑造和对外传播的主体,每一个行为体在国家形象的塑造中开始承担着与自身相符的责任,“凡我在处,便是中国”的理念对于不同层级的行为体都是适用的。
(l)联系材料一,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
(2)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说明公民能为塑造我国的国家形象做些什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l3年10月11日,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齐鲁大地拉开帷幕。山东省委高度重视此次盛会,要求“办好艺术盛会,建设文化强省”。为此,必须进一步打造加快文化发展的“新优势”:要紧紧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构建更加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足山东文化资源优势,赋予齐鲁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和内涵。以“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宗旨,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成为真正的主角,让广大人民享受到了真正的文化大餐。
(l)结合材料,运用、发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省该如何打造文化发展的“新优势”。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为什么高度重视“十艺节”的举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材料二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3分)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家风是什么》系列报道引发公众关注,人们用最朴实的语言、最真实的感受讲述自己的家风。所谓家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在每一个家庭中的传承,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中国传统化中有许多关于治家的内容,如“一粥—饭,当思来处不易;丰丝丰缕,恒念物力雏艰”,这些对我们夸天的“家风”讨论仍然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家风是什么”,实则是寻根——寻找中华民族文明的根脉,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不仅是一家一户的事情,而且事关党风和社会风气,是时代的事情、国家的事情。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在当今这个时代,重温家风、家规和家训的活动为什么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7分)
(2)历址有许多良好家风的范例,侍承这些,就能形成正能量,而这些正能量聚集起来,就能形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请你就如何传承发扬良好的家风家规提出二点可行性建议,井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党的十八大为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中国梦”。某校高三(3)班学生以“实现梦想”为主题,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搜集信息,进行深入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 【幸福生活之梦】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幸福之梦。甲说:“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乙说:“拥有称心的工作就是幸福。”丙说:“物价适宜加放心餐桌就是幸福。”丁说:“优美的环境加医疗保障就是幸福。”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政府应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以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之梦。
(1)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如何创造条件以实现中国人期盼的“幸福生活之梦”。
材料二 【文化强国之梦】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此,必须建设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高三(3)班学生在关于如何建设文化强国方面达成了以下共识:第一.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第二.弘扬“仁”、“义”等传统道德,并赋予其时代精神;第三.使世界各个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文化;第四.作为个人,3班学生认为应全面提高个人的道德素质。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实现文化强国之梦做法的重要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3年,为加快率先发展,实现凤凰涅槃、腾笼换鸟,浙江省委要求:努力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深化美德浙江、文明浙江、诚信浙江建设,培育和发扬新时期浙江精神,永葆浙江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知识,说明浙江省委为加快率先发展提出上述要求的文化生活依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良好的家风,必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材料一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古往今来,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无关官民,只关德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国风。以家风为基,民风做本,基本坚固,国家才能昌盛。当下,求解困扰全社会的信任危机、道德危机、信仰危机等困境,重新发现并挖掘家风文化的价值,无疑是一条非常现实的路径。
你的家风是什么?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相关知识,谈谈挖掘家风文化的意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2月18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让孩子们熟读并记住24个字,抓好友善、孝敬、诚信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分析未成年人必须在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健康成长的缘由。(8分)
材料二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创设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8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4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部分数据

材料二 信息消费的增长是当前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流量爆发式增长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大型企业网上销售将提高到80%。电子商务规模持续高速扩张,互联网与制造业、金融业、物流业等融合,极有可能孕育着中国的“新经济”。
材料三 不诚信是消息消费的主要障碍。财富是浮云,道德永存,并非人人认同。当前,食品安全、暴力犯罪、人情冷漠等诸多问题,常常触碰民众敏感的神经。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国家必须加强文化建设。以优秀文化构建民众共有的和个人的心灵家园,我们的民族就能永远充满希望。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企业经营的知识,分析在信息消费和电子商务高涨之下,企业应怎样获得经营成功。(8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生活》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就如何构建好民众的心灵家园提出合理建议。(10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到2020年,形成特色鲜明的岭南文化和现代开放型文化体系,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时代文化精神更加彰显,文化凝聚力、竞争力、创新力、辐射力显著增强,努力树立广东文化事业发达、文化产业强大、文化生活丰富、思想品德高尚、文化氛围浓郁、精神家园和谐的文化形象。
材料二 下面是揭阳市某中学高三(19)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就科学技术问题进行的讨论,部分同学观点摘录如下:
学生甲: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学生乙:科技创新的重点在于人才的培养
学生丙: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同时要借鉴各国的优秀成果
学生丁:我国的科技创新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部分关键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
……
(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一,谈谈广东省是如何建设文化强省的。
(2)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分)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曾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扩大了中国文化对外的影响。当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明确提出了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将给中国以厦沿线国家、地区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材料一

注:图中2013年双边贸易新截止到11月份,相互投资额截止到8月份。目前中国已连续四年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仗伴。
材料二 福建省位于台湾海峡西岸,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众多与海丝历史关系密切的港口,有着区位、产业、资源等优势。科技创新在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纺织、食品等特色产业中优势突出,在当前全球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速的情况下,福建的产业优势为其与东南亚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东南亚很多国家可以为福建提供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能源材料供应。
(1)上图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分)结合表一,从《经济生活》角度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4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阐述福建省应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6分)
材料三 “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民族文化相互传播、碰撞、融合和不断创新的历史。海上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中外贸易的线路,也是一条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
(3)有人认为: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析。(6分)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