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3年9月26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主办单位在中央电视台隆重举行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授奖仪式。授奖仪式展示了道德模范崇高精神,彰显中华民族道德高度,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给全场观众来了一次集体感动。54名“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圆梦中国,德耀中华,堪称“中国的精神脊梁”。
(1)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青少年“圆梦中国,德耀中华”有何启示。
材料二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根据规划要求,该试验区的任务措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相适应的行政管理体系,推进政府管理由注重事先审批转为注重事中、事后监管。提高行政透明度,完善投资者权益有效保障机制,实现各类投资主体的公平竞争。二是扩大投资领域开放。选择金融、航运、商贸、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三是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培育贸易新型业态和功能,推动贸易转型升级。四是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加快金融制度创新,建立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促进跨境融资便利化。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符合条件的民营资本和外资金融机构全面开放,鼓励金融市场产品创新。五是完善法制保障。各部门要支持试验区深化改革试点,及时解决试点过程中的制度保障问题。上海市要通过地方立法,建立与试点要求相适应的试验区管理制度。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试点,主要目的是通过开放促进改革。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立自由贸易区试题,深化推进改革开放的哲学依据。
材料一 家风又称门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家风不仅是民风社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家风的传承。
材料二 春节期间,央视“新春走基层”记者到各地海采“家风是什么”,调查结果五花八门,大多数的家风充满了正能量,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少数人家庭观念淡漠,道德缺失,价值观扭曲,拜金享乐极端个人主义悄然滋长。原因:一:“五四”以来,中国文化传统成为国家落后的替罪羊,导致中国一度出现砸牌位.烧家谱.漠视家训家风的现象。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大家族逐步解体,家庭以围绕下一代为主,偏离了孝敬老人尊重传统家风的方向,三:大量到城镇务工的乡村青壮年,无法避免的被城镇“陌生人社会”的伦理道德,以及不受或少受父母教导规范的生活理念所影响。
材料三 新时代的家风建设,一方面,要依据当今社会倡导的文明建设主旋律,健康向上,积极创新;另一方面,将家庭置于更重要的角色定位,建“小家”,为“大家”.
(1)结合材料一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述家风传承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请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分析整个社会家风的形成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就家风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十面“霾”伏,用来形容2013年整体糟糕的天气再合适不过。雾霾,这个词语用自己的方式飘入寻常百姓家,成了街知巷闻的新词汇。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雾霾的严重与一些地方片面追求GDP和政绩不无关系,经济发展了却破坏了生态环境。2013年12月9日,中组部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把中央关于不简单以GDP论英雄的要求落实到了实处,树立了政绩考核的新导向。
材料二 2014年马年春节前后,我国大部地区再次陷入雾霾天气。大年初一(1月31日 0:20)南昌PM2.5指数为999,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于污染、燃煤和汽车排放,再加上春节鞭炮燃放,空气质量严重下降。
材料三 大气污染防治正式成为各方共识,治理雾霾,也需要全民参与 、公众意识的提高。那种出门动不动就开豪车、坐私人飞机、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土豪”行为也该改一改了。
(1)请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改进政绩考核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有关知识谈谈治理雾霾天气的现实意义。
(3)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公民如何在治理雾霾中传递正能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c
材料一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在担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该县正遭受严重的内涝、风 沙、盐碱三害,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和群众,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为了摸清“三害”灾 情,他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一套简便、易 行的“三害”治理方法。他强忍病痛,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材料二 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指导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虽然焦裕祿离开我们50年了,但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祿精神和井冈山 精神、延安精神一样,体现了共产党人精神和党的宗旨,要大力弘扬。党中央号召全党继续 学习焦裕禄精神。
(1) 结合材料一中焦裕禄的事迹,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2)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新时期为什么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3)请就如何弘扬焦裕禄精神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26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经济强省浙江省历任领导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夯实乡村文化基础, 2013 年新建 1300 多座文化礼堂。文化礼堂建设主要依托已有的旧祠堂、古书院、大会堂、闲置校舍和文化活动中心,一方面避免大兴土木,少花钱多办事;另一方面借力发力,激活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浙江文化礼堂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各地大力打造一支扎根基层、扎根乡村的文化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培养农村文化能人,让他们真正成为基层和农村文化的耕耘者。无论节庆礼仅、教育培训还是文体娱乐活动,文化能人大显身手,引领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和极参与,不断增强对文化礼堂的亲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和农村“文化大使”,通过寓庄于谐、寓教于乐“接地气”的文化浸润活幼,将文明之风播进农民心田。
(l)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分析浙江省的做法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启示。(12 分)
材料二 如何利用文化礼堂传承乡土文化、弘扬现代文明?浙江的经验是:硬性植入不如潜移默化,“送文化”不如“种文化”。农村文化建设,是一种基于对农村和农民的理解、尊重之上的引领,应该源于这块土地上的人和事,应该伴有浓浓的泥土芳香。只有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农民的思想境界才能一步步提升起来。
浙江“文化礼堂”的符号,首先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礼堂里大体包括“二堂五廊”: 即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碑、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舍此,各村还因地制宜挖掘自己优秀的传统丈化资源,力求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农村文化建设,农民是主角,只有尊重农民群众的需求,只有让农民群众成为活动的组织者、策划者、参与者,文化礼堂才能生机勃勃。在建设文化礼堂时,各地都特别注重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浙江是如何成功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进行文化礼堂建设的?并运用“认识杜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两条建议。(4 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6月,深圳乘客将装有折合人民币537.85万元的行李箱遗忘在出租车上,梅州籍 “最美的哥”李东英完璧归赵的新闻在微博中持续发酵,向社会传递了巨大的 “正能量”。“微时代”下,微博在问政、反腐、打拐、抗暴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在一些领域中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也有所暴露。微博的管理者当进一步压缩谣言等负能量的存在空间,让微博在“释正减负”的格局中继续成长。
材料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但是它的推行却困难重重,像酒楼做出的一桌饭菜,成本要素的价格是隐蔽的和不稳定的,税务部门要对一个服务产品的增值额进行核算很困难。为此,国家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北京、天津和广东等地推广,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使这项改革在曲折中得以前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利用微博等现代媒体传播“正能量”。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营改增”的认识。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集中表达。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材料二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充满正能量的人和事。如“撞人不逃”倾其所有医治对方的“仁义哥”“被撞不赖”反为对方找工作的“厚道翁”“洪水中救人”不顾家的“锤子哥”……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些平凡人物的善行小事诠释着核心价值观的真谛,树立了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的榜样。
(1)写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依据材料一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阐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引导广人群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依据。
(3)作为即将毕业的当代中学生,应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统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材料一 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一,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
材料二 2013年春节期间,延续上千年的燃放烟花爆竹习俗因为一场旷日持久且影响范围甚广的雾霾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新浪微博发起的“持续雾霾是否该禁放鞭炮”话题引发500多万条讨论:一种观点认为“应该禁放,燃放烟花爆竹会加重污染、增加安全事故”,另一种观点则认为 “不应禁放,不放鞭炮,就没了年味儿”。
(2)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出3点理论依据。
活动丰富的温州文化礼堂,正悄然改变着温州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温州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充分整合和传承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爱家园讲公德,遵守职业道德、信守家庭美德,共建文明社区”专栏,动员全体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四德”大讨论,通过大讨论,在居民中树立主人翁意识,同时,集中宣传自觉遵守和维护“四德”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进行正确引导,扩大社会影响。对不遵守“四德”的不道德行为,及时予以曝光,扬善惩恶,扶正祛邪。
结合材料,运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说明文化礼堂是怎样改变着温州城乡居民的精神生活?
三年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了“三年见成效”的主要目标任务,成为推动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初显示范效应
示范区在承接生物、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过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探索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的新途径、新模式。到2012年底,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安徽省的比重近八成,已成为安徽经济发展的“领跑者”。
(1)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示范区承接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做法的正确性。
◆助推升级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为此,政府要创造条件,使人才、资本等市场充分发挥对创新的积极作用,出台针对技术创新中各类创新要素的利益分配政策,完善技术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创新法治环境。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采取以上措施对推动技术创新的意义。
◆展示创新风采
转移不是简单的复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依靠创新驱动。示范区某企业技术研发团队瞄准市场需求,刻苦钻研新技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3)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该研发团队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12)
近年来,W村在村民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展了群众性的“一碑两谱五星”乡村文化创建活动。所谓“一碑”,即树立一座精神丰碑,主要收集本村先辈在革命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两谱”,即撰写时代风范谱、尊老爱幼谱,主要收录在乡村发展、家庭邻里关系中的先进典型;“五星”,即创评“读书、创业、诚信、法纪、勤俭”等五项星级文明户。村民们以极大热情参与了这一活动,讲身边事、树身边人、自评自荐、互评互荐,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该村开展“一碑两谱五星”活动取得成功的道理。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某校高三(1)班同学决定开展以“让夕阳更红”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参与其中。
材料 弘扬敬老美德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江苏省正在实施“快乐晚年精神关爱行动”。同学们认为,我们不仅自己要做敬老爱老的文明使者,还应号召更多的人践行敬老美德,在全社会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只有道德行为,才能给生命以美的尊严。——爱因斯坦
试为电视台设计一条激励人们走进社区、践行敬老爱老美德的公益广告语,并从《生活与哲学》和《文化生活》角度各选一原理说明广告语的设计依据。
新中国建立初期有4亿多人口,当时国家没有限制生育,提出“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人们也觉得“多子多福”。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已经多达8亿,国家开始关注计划生育问题。1978年,全国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一次把“国家提倡和推行计划生育”写入宪法。此后,中共中央发出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的号召。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国家的富裕和富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我国生育率不断下降。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下降,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突破两亿,人口老龄化加速,社会负担加重,独生子女政策引发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保持生育政策不变,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以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优势,准备更为有利的人口条件。
结合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请运用唯物史观解读我国人口政策的演变。
(2)有人担心,放开“单独二胎”会导致人口剧增,人们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社会和谐和持续发展。请你联系社会现实,运用所学知识为其解忧。
(3)人多未必力量大,关键是人的素质高低。中国需要从控制人口数量转向优化人口素质,只有全民族的素质提高了,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请从文化角度给出提升我国人口素质的建议。
关于“美丽中国”的话题,某班同学展开讨论。
话题一 美丽中国,美在何处?
学生甲认为,美丽中国多重寓意,首要的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由于人类缺乏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危机感,造成生态环境的的破坏。如近年,我国遭遇大范围、持续的雾霾天气,出现严重的空气污染,既有气象原因,也有人类的污染排放原因,其中PM2.5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因子。
雾霾天气的原因
主要污染物 |
PM2.5 |
||||
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
冬季取暖烧煤的排放物 |
汽车尾气 |
城市建筑施工产生的粉尘 |
工业污染排放 |
其他 |
注: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1)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为治理雾霾天气献计献策。
话题二 美丽中国,谁来建设?
学生乙认为,建设美丽中国,政府是主导,公众是主人,企业是主体。尤其是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要深入理解和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以实际行动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就如何发挥企业在建设“美丽中国”中的作用,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话题三 美丽中国,如何享受?
学生丙认为,美丽中国属于大家,我们不仅要建设美,还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素养,学会欣赏美、享受美。而人的审美素养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工作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在继承传统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加强自我修养,培育审美观念,抵制庸俗情趣,提高审美趣味,参加艺术活动,增强审美判断。
(3)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提高人们的审美素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诚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具有公正、不偏的特性;中国传统社会崇尚诚信,以“诚”为道德之本、行为之源,而以“信”为德目之一。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社会条件下,其内涵与时俱进,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诚信”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树立适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材料二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近年来,食品药品等领域安全事故频发扰乱了市场秩序,严重危及人民群众健康。对此,政府重拳出击,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一中“诚信与时俱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
(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市场经济呼唤道德诚信”的哲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