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入世”十周年的日子。入世以来,我国日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贸易大国,但也付出了昂贵的门票,经历了成长的烦恼,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B.真理的客观性和条件性的统一 |
C.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
十二五规划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加快结构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
A.整体制约着部分 | 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
C.事物内部结构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 | D.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出自《史记》)。下列选项中,蕴含的哲理与此不一致的是( )
A.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B.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D.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
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给全国青年学生提出3点希望:希望同学们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希望同学们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胡锦涛总书记之所以希望青年学生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是因为( )
①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相互促进
③劳动者素质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胡总书记提出的三个“紧密结合”,蕴涵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浓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能揭示这句话的哲学寓意的是 ( )
A.量变引起质变,没有质变就没有量变 |
B.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发展,两者是统一的 |
C.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
D.事物的变化是一种前进的上升的矛盾运动 |
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民政部于201 1年2月1 1日发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15年,基本建设形成制度完善、组织健全、规模适度、运营良好、服务优良、监管到位、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养老体系。“规模适度与可持续发展”体现( )
①任何量变都必然引起质变
②保持事物性质的度利于事物的发展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④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漫画的哲学寓意是
A.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 |
C.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
D.事物的发展是前途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B.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C.凡物各自有根本,种禾终不生豆苗 |
D.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表明
A.内因通过外因起作用 |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
3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立法工作的成果。这说明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
B.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的本质是( )
A.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
B.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
C.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
D.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
新世纪第一个10年,中国成功抓住了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世界做出了独特贡献。下一个10年,面对国际环境和自身国情可能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中国政府对“十二五”做出了明确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这说明 ( )
①事物处在前后相继的相互联系之中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认识的根本任务是指导实践
④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
A.③④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④ |
短短七年的时间,中国高铁走完了外国30年的发展之路,这夺目的成绩在于我们选择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自主创新之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体现的哲理是( )
①创新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③新事物是在排斥、毁灭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的 ④事物的发展离不开主观意识的参与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2011年“两会”的主题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实施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包括财税体制、干部和地方政府考核体制、收入分配体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和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现有的体制、机制都是长期形成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期任务。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要着重反握主要矛盾
②改革上层建筑就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③矛盾双方之间的转化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
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2011年3月26日20:30—21:30,全球超过十亿人为地球“熄灯一小时”,该活动旨在提醒全球民众共同关注气候变化,形成绿色环保理念并采取切实行动,注意生活细节,低碳生产生活,保护地球家园,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要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无论人为事物的联系还是自在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