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强调,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免征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进入2015年,石油价格延续着2014年一路走低的“任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油价接连下降,让私家车主们享受到不少的福利。此前,一些车主嫌油价太贵,舍不得经常开车,如今开车频率明显增加,没有车的一些市民则在考虑买车,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有专家认为,油价可以“任性跌”,但传统石化能源消费却不能“任性”。
材料二:继2014年两次提高汽油消费税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2015年1月13日起再次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将汽油的消费税税额由1.4元/升提高到1.52元/升。这次提高石油消费税的收入将统筹用于治理环境污染、促进节约能源、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
(1)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一中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分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国家提高成品油消费税的重要意义。
凯恩斯主义认为,通过利率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和借助于工资的变化来调节劳动供求的自发市场机制,并不能自动地创造出充分就业所需要的那种有效需求水平。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须抛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政府必须运用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以确保足够水平的有效需求。
(1)结合材料,举例说明国家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经济措施。
(2)结合材料,分析凯恩斯理论的作用,并说明我国为什么能够对社会经济实施强有力的调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2014年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底,对获得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进口)的纯电动以及符合条件的插电式(含增程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三类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同时强调,支持新能源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于推动创新,促进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拉动国内市场需求、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具有重要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免征新能源车辆购置税的经济意义。
税收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材料一: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认真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2015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出台十大措施确保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全国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政策的小微企业有216万户,受惠面90%以上,减免税51亿元,享受暂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有2700万户减税189亿元。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当前对小微企业实施税收优惠的理由?
为进一步完善税制、释放改革红利,经国务院批准,从2014年6月1日起,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在我国境内提供电信业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人,自6月1日起按相关规定缴纳增值税,不再缴纳营业税。此次电信业实施营改增,将实行差异化税率,基础电信服务和增值电信服务分别使用11%和6%的税率,为境内外单位提供电信业服务免征增值税。
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与税收”有关知识,简述将电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的重大意义。
实行结构性减税,结合推进税制改革,用减税、退税或抵免的方式减轻税收负担,促进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结构性减税的重点是落实增值税转型,增值税转型不仅可以拉动投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解决企业创新不足的问题,更可以理顺税制关系、完善税制,符合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整体思路。
以下是近几年我国税制改革的部分内容
|
税种 |
税改内容 |
税收 减免 |
个人所得税 |
起征点提高到3500,由九级调整为7级 |
企业所得税 |
企业所得税减免优惠项目:①从事农、林、牧、渔业项目的所得;②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的所得;③软件生产企业或集成电路设计(生产)企业;④需要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⑤技术先进服务型企业;⑥动漫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⑦小型微利企业可享受20%优惠税率。 |
|
增值税 |
①从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纳税人购进的固定资产所发生的进项税额能够在发生当期抵扣; ②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过去的6%和4%一律降至3%。 |
|
税收 增加 |
资源税 |
提高磷矿石、玉石、珍珠岩等矿产资源税 |
增值税 |
提高金属矿、非金属矿的采选产品的增值税率 |
|
消费税 |
提高烟酒的消费税率,停征养路费,改征成品油消费税 |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税制改革实施结构性减税的意义。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表(表1)、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表(表2)
表1: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
表2: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20世纪80年代 |
2000年 |
2005年 |
2010年 |
0.21~0.27 |
0.4 |
0.463 |
0.469 |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与减税密不可分,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
材料三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是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头戏,但是它的推行却困难重重,像酒楼做出的一桌饭菜,成本要素的价格是隐蔽的和不稳定的,税务部门要对一个服务产品的增值额进行核算很困难。为此,国家把上海作为先行试验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再向北京、天津和广东等地推广,采取“分档分行业税率”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使这项改革在曲折中得以前进。
(1)描述和分析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提建议
(3)结合材料三,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谈谈你对“营改增”的认识。
2011年4月1日,广西区国税系统“积极融入广西发展大局主题实践活动暨第20个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柳州市举行。全区国税系统将紧紧围绕“税收·发展·民生”这一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税收宣传活动。
(1)什么是税收?
(2)税收有哪些基本特征?并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9月1日,修正后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由2000元提高到35 00元,同时税率也作了调整。
表 调整后的税率
级数 |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1 |
不超过1500元 |
3 |
2 |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
10 |
3 |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
20 |
… |
… |
… |
7 |
超过80000元 |
45 |
(1)李某是一名国企工程师,月收入是8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他现在每月应缴纳多少个人所得税?
(2)新税法实施后,全国纳税人数由约8400万人减至约2400万人,缴纳个税人群减少约6000万,普通工薪阶层是最大受惠者。调整个税保民生,这是我国改革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的一个重要措施。
下表列举了我国当前几种分配不公的现象,请结合《经济生活》的相关知积,填写表格。
经济现象 |
解决措施 |
1997至2007年,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10.95%上升到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劳动者报酬却从53.4%降至39.74%。 |
|
2008年我国20个行业门类收入差距为4.77倍,有的高达10倍。最高与最低行业平均工资之比为11:l。 |
|
今年1月28日起本市开展对部分个人住房征收房产税试点。房产税由购房人自主申报缴纳,截至到4月27日,税务机关共受理购房人申请办理房产税认定18960件,房产税收入将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等,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等民生问题。
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
(1)房产税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说明我国税收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提高购房人自主申报房产税的积极性?
截至2010年1月7日,我国已累计完成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5351万人。此次疫苗的生产、接种费用都由政府支付,此项财政支出来源于税收收入。
请问:税收的本质和作用是什么?
财政部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这是国家运用了宏观调控的 手段,是实施 财政政策。 2分
(2)请用经济常识简要回答本次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积极意义。 5分
高一(1)班同学在学习了“依法纳税”的内容后,成立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当前税收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同学们在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有意偷逃税款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有些人对这一现象无动于衷。
偷逃税款对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杜绝偷逃税款现象?
根据《国务院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制度的通知》,自2010年12月1日起,将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简称外资企业)纳入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的征收范围。这意味着我国内外资企业税制的全面并轨,标志着改革开放30多年后,在华外企的“超国民待遇”走向了终结。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上述政策的实施对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投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