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合理性。
(2)"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材料二  人制造了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又会对人的就业产生影响,一方面会使一些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减少,另一方面会使研发、销售和服务等就业岗位增加,这种变化对劳动者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机器人与人的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国CPI的变化状况

注: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材料二:2011年2月27日,温家宝强调: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更给力的措施遏制物价上涨这匹“野马”。将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控制主副食品和蔬菜价格,确保生产供应,降低流通成本,既不“菜贵伤民”、也不“菜贱伤农”。
(1)简要描述材料一的经济信息
(2)请分析CPI上涨对人们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
(3)请你为防止物价上涨提几点合理建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货币政策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