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无土栽培作物易于管理,优质高产,因此该项技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农业,同时无土栽培也是确定一种元素是否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的最常用的方法。
(1)植物因种类和生长发育阶段不同对无机盐的需求也不同,所以应视具体情况调整营养液的__________,供作物选择性吸收无机盐离子。
(2)为了验证镍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营养液乙(其他元素均具备)、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长势相似的玉米幼苗、含镍的无机盐等。
②方法步骤(完善表格):
项目 |
A组(20株长势相 似的玉米幼苗) |
B组(a.__________________) |
处理 |
放入缺镍的营养 液乙中培养 |
b.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培养 |
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数天 |
|
观察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预期结果 |
d.________________ |
e.____________ |
③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玉米生长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镍元素的供应不同引起的,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及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二倍体(2n=6)高等植物根尖分生区的显微照片和细胞分裂图像。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乙和丙是某同学根据甲图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等特点而绘制的示意图,
乙图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丙图不正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甲图中的B细胞对应于丁图的时期是__________(填小写字母)。
(3)丁图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丁图中BC段染色体数和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__;
丁图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到的生长点细胞中,大多数细胞处于_________期,原因是___________。
在适宜的条件下,研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放入离心管中并依次按如图处理,根据P1、P2、P3、P4中所含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先将细胞破坏,再用 ________ 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结构。
(2)图中DNA含量最多的结构位于_______,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合成蛋白质的结构存在于_______(填写S1~S4、P1~P4)。
(3)若要在高倍镜下观察P3的棒状结构,一般需要利用________进行染色处理。
(4)若下图1为该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2中a~h为细胞器或细胞的某一结构(图2中各结构放大比例不同),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若用甲基绿染液对图1中的细胞进行染色,则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②如果图1细胞是该植物的根毛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时图2中哪些结构将肯定不能被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下图是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 ,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为 (填在答卷的虚线框内)。这种基本单位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将会是 。
(2)细胞器②具有的双层膜结构,将其内的 与其外的 分隔开;细胞器②如同一个小的区室,其内进行的 (主要的生命活动名称)与其外的化学反应互不干扰。
(3)此细胞中控制唾液淀粉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填序号)中。合成、运输、分泌该酶的过程中,细胞器 (填序号)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其膜面积在该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是 。
当环境中存在一定浓度的某些致突变物时,会导致染色体断裂,不含着丝粒的断裂片段在有丝分裂时不能进入子细胞核中,而是在细胞溶胶中形成椭圆形异常结构,称为微核,微核与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但体积较小(如图所示)。某研究所在蝴蝶兰培育的过程中使用了磷胺杀虫剂,发现磷胺的污染可能导致细胞中出现微核,研究人员以蝴蝶兰根尖细胞为实验材料,通过观测统计出微核率和微核细胞率的大小,来探究磷胺对染色体的影响。
材料和用具:蝴蝶兰幼苗、蒸馏水、0.1 g·L-1、1g·L-1、10g·L-1的磷胺溶液、显微镜及制作临时装片所需的试剂。
(1)本实验的实验原理是: 。
(2)方法步骤:①将蝴蝶兰幼苗随机均分为4组,并编号ABCD。
②分别浸泡在等体积的磷胺浓度为0、0.1 g·L-1,1g·L-1,10g·L-1溶液中,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
③一段时间后,取出蝴蝶兰幼苗,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并移至蒸馏水中再培养一段时间(约4个细胞周期),
④制作根尖临时装片:写出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主要步骤和所用试剂。
⑤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为了减少实验误差,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应该观察,记录总细胞数、微核细胞数、微核数,并统计出微核细胞率和微核率。
(3)若下图为研究小组在探究过程中某一个实验方案的实验结果,则符合该实验结果的假设是:
(4)若一直在清水中培养的根尖细胞中也偶尔出现微核,其原因是 。
在一定的条件下,测定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丙是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部分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
(1)在一定条件下,若用甲图装置测定获得图乙中的G点对应的值,则甲图中B三角瓶内应放置的液体为 (“NaOH”或“NaHCO3”)溶液。
(2)据乙图分析,在该实验条件下,此绿色植物的光饱和点是 (KLX)。实验测得的O2 释放量小于光合作用过程中O2实际产生量,原因是 。适当提高CO2浓度,图乙中的E点将向 移动。
(3)丙图中的a、b、c、d表示物质,则a表示 ,其元素组成是 。
d 表示 ,b还原形成的c (填“大部分”或“少部分”)离开卡尔文循环。
血栓主要由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等物质组成。纳豆激酶(NK)是一种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杆菌产生的蛋白酶,它具有溶栓的作用,其机理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图回答:
(1)据图分析,NK不但能直接催化分解________,还能间接激活_________,从而达到溶栓作用。
(2)请根据下列出示的实验材料,比较NK与内源性纤溶酶溶栓效果,并在下面横线位置上,补全相应内容。
|
加入物质的成分 |
试管1 |
试管2 |
1 |
纤维蛋白块 |
1g |
1g |
2 |
缓冲液 |
1mL |
1mL |
3 |
纳豆激酶(NK)溶液 |
1mL |
/ |
4 |
|
/ |
1mL |
实验材料:NK溶液、内源性纤溶酶溶液、纤维蛋白块、蛋清溶液、缓冲液、双缩脲试剂、量筒、试管和秒表。实验步骤:
①按顺序依次加入相关物质:第2步加缓冲液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第4步加的物质是 。
②观察和记录_____________ ,从而分析实验结果。
如图1表示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质)形态的周期性变化,图2是某动物(2N=4)细胞分裂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图象,图3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
(1)请用箭头和字母表示图1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__________,图1中从a到b染色体解开螺旋,则此过程发生在________期。
(2)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会出现明显差异,与此直接相关的两个细胞器是________。
(3)图2细胞发生的时期相当于图3中 区段(用坐标轴上的数字表示)。
(4)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3中的_________区段(用坐标轴上的数字表示)。
某哺乳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组等位基因B1、B2和B3控制,基因型与表现型如表所示。
基因型 |
B1 B1 |
B1 B2 |
B1 B3 |
B2 B2 |
B2 B3 |
B3 B3 |
表现型 |
黑色 |
黑色 |
黑色 |
灰色 |
花斑色 |
棕色 |
注:花斑色由灰色与棕色镶嵌而成
请回答:
(1)B1、B2和B3源自于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的特点。
(2)据表分析,基因B1对B2、B3为 ,B2与B3为 ,毛色的遗传遵循 定律。
(3)若要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某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可让其与多个灰色雌性个体交配。如果F1有黑色和灰色个体,则该黑色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判断的根据是 。
(4)若某雄性个体与某黑色雌性个体交配,F1有棕色、花斑色和黑色三种个体,则该雄性个体的表现型为 。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
草莓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叶绿素被逐渐降解,并在一定阶段合成某种水溶性花色素使果实颜色逐渐变红。现取即将成熟的完整草莓果实进行实验:去除草莓表面种子(去籽),分别喷施等量的水、生长素类似物(NAA)和生长素抑制剂(POA),一段时间后测定果实中花色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请回答:
(1)草莓果实细胞中叶绿素存在于 上,花色素存在于果实细胞的 内。
(2)由实验结果可知,完整草莓表面的种子产生 类激素,对果实中花色素的合成起 作用,在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该激素含量 。欲获得色泽深红的草莓,可在草莓成熟阶段喷施适宜浓度的 的化合物。
(3)欲延长草莓果实保鲜期,可喷施安全、适宜浓度的 类似物。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于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此外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还应该含有水、氮源和 。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统计的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 。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清液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清液S2;第三次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清液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清液S4。现请回答下列问题 (填入相应的字母符号,如S1~S4,P1~P4):
(1)这种用于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此法依据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部分。
(3)若要继续分离得到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应选取________部分。
(4)若要研究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应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5)含有与呼吸作用有关的细胞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部分。
下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通过基因诊断知道3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据图回答相关问题(相关基因用B,b表示).
(1)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 一定遵循孟德尔的 。
(2)6号的基因型为 ,7号的基因型为 ,6号和7号生育患该遗传病小孩的几率为 。
(3)如果6号和7号第一个小孩患该遗传病,那么第二个小孩还患该病的几率为 。
(4)8号基因型为 ,3号和4号再生一个男孩是正常的几率为 。
"胆碱能神经元"是一种能合成乙酰胆碱,并在兴奋时能从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的传出神经元。目前认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为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定位损伤大鼠的脑,进行学习能力以及记忆巩固能力的测验,实验处理和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错误次数 |
完成学习所需时间(秒) |
|
|
A |
不作任何处理 |
8.76 |
112.39 |
B |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缓冲溶液的鹅膏蕈氨酸1 μL |
15.72 |
149.73 |
(1)"胆碱能神经元"活动与受体有关,毒蕈碱受体是其中的一种,B组实验处理的目的是让鹅膏蕈氨酸与____________上的毒蕈碱受体结合,使乙酰胆碱与受体的结合受到影响,从而产生与_________相似的效果,以达到研究老年性痴呆的机制的目的。
(2)表中的实验数据表明B组大鼠的_____________下降,从而为老年性痴呆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3)研究发现,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为了探究乙酰胆碱作用于上述两种肌细胞产生不同反应是否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研究人员进行了下面实验。
实验步骤:①利用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作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②将上述抗体分别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③一段时间后,用_______________分别作用于这两种细胞,观察它们收缩反应变化的情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__________________,则骨骼肌细胞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与心肌细胞的不同,表明乙酰胆碱的作用特点与两种肌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不同有关。
通过光学显微镜的观察可发现,有丝分裂过程中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不能向两极移动,游离于细胞核之外形成微核。为研究Cd2+能否诱导龙葵根尖细胞产生微核,将培养的龙葵幼苗分别用浓度为5 μmol/L、2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的氯化镉溶液处理3 d、5 d,以完全营养液作对照(CK)。取根尖制片观察,按“微核细胞率(%)=(微核细胞数/观察细胞数)×100%”统计微核细胞率,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发生在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观察计数微核的最佳时期应是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期。
(2)微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
微核的形成可能引起生物体的变异,该变异属于__ ______。
(3)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龙葵根尖细胞是否产生微核,实验中使用稀盐酸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使用龙胆紫染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图中实验结果分析,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