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选)下列关于显微镜的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切片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是因为低倍镜下易找到要观察的目标 |
B.换用高倍镜后视野将变亮,为降低亮度,可用小光圈或换凹面镜为平面镜采光 |
C.低倍镜下的视野中,右上角有一不清晰物像,此时应换用高倍镜并调节细准焦螺旋 |
D.观察质壁分离时不一定需用高倍镜,因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较大 |
下列关于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运用差速离心法,可以将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和化合物分离开来 |
B.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 分子结构时,运用了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 |
C.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发现并提出了生物的遗传定律 |
D.在探究遗传物质的实验中,格里菲思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真核生物进行有性生殖,通过减数分裂和随机受精使后代
A.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的数目 |
B.继承双亲全部的遗传性状 |
C.从双亲各获得一半的DNA |
D.可产生不同于双亲的基因组合 |
“观察藓类叶片细胞的叶绿体形态与分布”、“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两个实验的共同点是( )
A.实验全过程都要使实验对象保持活性 |
B.都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
C.都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染色 |
D.观察叶绿体不需染色,而观察线粒体需用甲基绿染色 |
(多选)关于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量取2 mL斐林试剂时应优先选用5 mL量筒而不用10 mL量筒 |
B.隔水加热时,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应低于烧杯中水的液面 |
C.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液体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
D.实验结束时将剩余的斐林试剂装入棕色瓶,以便长期保存备用 |
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
A.一个多肽中A的种类肯定有20种 |
B.B的化学简式是—NH—CO— |
C.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
D.①过程发生的结构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具有 |
(双选)下列关于玉米、蓝藻和变形虫的细胞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进行细胞分裂,但不都有细胞周期 |
B.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内都有转录和翻译过程 |
C.细胞内都有核糖体,但都不含中心体 |
D.三者的原生质层都有选择透过性,都能选择性地吸收和排出物质 |
人感冒时,会出现畏寒、发热症状;用退热药后,可出现全身出汗、体温下降现象。在发热和退热过程中,人体产热和散热的关系为
A.发热时,散热大于产热 |
B.发热时,产热大于散热 |
C.退热时,散热大于产热 |
D.退热时,产热大于散热 |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PCR所用的引物能与DNA单链进行碱基互补配对 |
B.基因表达载体是指能表达标记基因的结构 |
C.植物体细胞杂交前要用聚乙二醇去除细胞膜 |
D.利用胚胎细胞核移植的方法可获得克隆动物 |
如图甲是苯丙氨酸在人体内的代谢示意图,已知基因A突变为a会导致白化病,基因B突变为b会导致苯丙酮尿症。图乙是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的家系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因为酪氨酸有其它补给途径,所以基因B突变为b并不会导致白化病 |
B.图甲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 |
C.7和8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可能性为5/8 |
D.5和8基因型相同的几率为2/3 |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A.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B.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
D.样方面积为1m2,样本数量足够大 |
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A.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
B.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C.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D.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叙述正确的是:
A.用健那绿染色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 |
B.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是因为其与蛋白质作用产生特定的紫色反应 |
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有选择透过性 |
D.向锥形瓶的酵母菌培养液通入空气是为了满足有氧呼吸的需要 |
下列是有关生物实验的四幅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由甲转换乙时需要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以保持视野较亮 |
B.图②所示的视野中,和细胞A处于同一时期的细胞所占比例最高 |
C.图③中的植物细胞液浓度一定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
D.图④可以表示以发黄的菠菜叶片为材料,提取、分离色素后的结果 |
能促进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的激素是
A.甲状腺激素 | B.促性腺激素 |
C.抗利尿激素 | D.胰岛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