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
A.萨顿和摩尔根都利用了假说演绎的方法,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
B.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氧原子的来源 |
C.格里菲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转化因子是DNA |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
某生物的基因型是AaBb,如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
B.该细胞肯定发生过交叉互换和染色体变异 |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 |
D.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可能产生基因型为Aabb的细胞 |
人类的白化病由基因a控制,色盲由基因b控制,下图所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各自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的模式图,已知8和9为成熟的生殖细胞,它们结合后正常发育成的孩子是白化色盲患者。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假设无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发生)
A.7的基因组成为aY或AXB |
B.该白化色盲孩子的相关基因组成为aaXbY |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表现正常的几率小于l/2 |
D.1、2、3、4细胞分裂时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的有3和4 |
如图为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细胞 ( )
A.已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 | B.有三对同源染色体 |
C.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 | D.可能是精细胞 |
下列有关可遗传的变异中,能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都可发生的变异的是( )
①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②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③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④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④ | D.③④ |
将一块3cm×3cm×6cm的含酚酞的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1cm、2cm、3cm的正方体。将3块琼脂块放在装有NaOH溶液的烧杯内,淹没浸泡10分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琼脂块增大,NaOH扩散速率增大 |
B.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增大 |
C.随琼脂块的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增大 |
D.随琼脂块增大,琼脂块中变红的体积所占的比例增大 |
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叙述中不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退化,可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 |
B.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核大、体积小,且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 |
C.癌细胞突变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 |
D.小肠的内腔面分布有单层柱状上皮,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
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小时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mL,CO2增加48mL,则在1小时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3倍 | B.1/2倍 | C.2倍 | D.3倍 |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 |
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 |
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 |
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 |
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 |
B.葡萄糖被运出此细胞的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 |
C.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此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
D.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 |
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浴加热之后,构成胰岛素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
B.由N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有M条肽链,其中X条是环状肽链,则这个蛋白质分子完全水解共需要(N﹣M+X)个水分子 |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
D.某肽的分子式为C13H16O5N3,则该肽一定是一种三肽 |
将甲种伞形帽伞藻的A部分与乙种菊花形帽伞藻的B部分(如图)嫁接在一起,第一次长出的帽状体呈中间类型,若切除这一帽状体,第二次长出的帽状体为与甲相同的伞形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伞藻细胞均含有多种具膜的细胞器 |
B.中间类型可能同时含甲、乙两种伞藻的蛋白质 |
C.若再次切除帽状体,长出的帽状体仍为伞形帽 |
D.该实验证明了帽状体的形态建成只受细胞核控制 |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是由C、H、O、N、Fe等元素组成的
B.相同条件下番茄和水稻根细胞吸收Si元素的量相等
C.ATP与线粒体外膜共有的组成元素是C、H、O、N、P
D.主动运输机制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