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含(NH4)235SO4、KH231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选项 |
放射性 |
S元素 |
P元素 |
A |
全部无 |
全部32S |
全部31P |
B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多数32P,少数31P |
C |
少数有 |
全部32S |
少数31P,多数32P |
D |
全部有 |
全部35S |
少数32P,多数31P |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给小白鼠摄入用氚标记的U,则一段时间后体内只有少部分细胞显示放射性 |
B.给玉米提供18O2,则一段时间后其周围空气中有可能出现C18O2 |
C.给酵母菌提供C6H1218O6,则一段时间后周围空气中有可能出现H218O |
D.给水稻提供14CO2,则一段时间后其根细胞中有可能出现14C3H6O3 |
在适宜条件下,对人体细胞培养并使其进行正常分裂至第五代,对培养物中细胞的DNA含量情况进行测定,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DNA量等于正常细胞,DNA量两倍于正常细胞,DNA量介于前两种细胞。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第一种细胞均无分裂能力,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少 |
B.第二种细胞均处于细胞分裂期,且在视野中数量最多 |
C.第三种细胞已经进入生长的衰老期,将停止细胞分裂 |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第一种细胞比例将增加 |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得了该玻璃罩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少 |
B.FG段CO2浓度下降不明显, 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的缘故 |
C.CO2浓度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开始进行光合作用 |
D.BC段较AB段CO2浓度增加减慢,可能是因为低温使植物呼吸作用减弱 |
人体内不会发生的物质运输过程是
A.CO2通过线粒体膜和细胞膜扩散到细胞外 |
B.葡萄糖分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红细胞内 |
C.mRNA通过核孔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
D.胰蛋白酶通过主动运输到胰岛细胞外 |
在最适温度和pH条件下,胰蛋白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某种物质(底物),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如图,分析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酶作用的底物是蛋白质 |
B.140分钟后曲线变成水平,是因为底物被耗尽 |
C.适当升高温度,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所需时间缩短 |
D.若胰蛋白酶浓度和其他条件不变,反应液pH值由2逐渐升高到10,则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不变 |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某学生为了证明唾液能够使淀粉水解,进行了下面的实验:先用碘液检验一块干面包,变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干面包,一段时间后用斐林试剂检验,嚼碎的面包出现砖红色;得出结论。此实验设计最大的失误在于( )
A.未对面包做还原性糖检验 |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
C.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 D.应该用双缩脲试剂检验 |
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发生K+内流和Na+外流 |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
下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
C.M1和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2 |
DNA分子的双链结构中,排列在外侧、组成基本骨架的成分是( )
A.脱氧核糖和碱基 | B.脱氧核糖和磷酸 |
C.全是碱基 | D.全是脱氧核糖 |
神经系统正常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数量的调节机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程序性死亡不利于神经系统正常发育 |
B.生存因子影响了神经细胞的基因表达 |
C.神经细胞与靶细胞间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 |
D.死亡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 |
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通过相同的分裂方式进行增殖。该分裂方式中,始终处于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分子数=1:2:2的时期内发生( )
A.细胞质进行不均等分裂 |
B.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
C.染色体高度螺旋化 |
D.DNA聚合酶较为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