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变化过程中,细胞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过程 |
B.人体成熟红细胞的形成过程 |
C.肝脏细胞癌变形成癌细胞的过程 |
D.受精卵分化成神经细胞的过程 |
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进入细菌体内的是
A.35S | B.32P |
C.35S和32P | D.不含35S和32P |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B.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糖体,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核糖体 |
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 |
D.原核生物细胞无叶绿体,但可能进行光合作用 |
埃博拉(Ebola)是一个病毒家族,2014年流行于西非的那种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烈性传染病,感染者死亡率高达50%-90%。10月20日,美国相关机构发出了关于埃博拉病毒的最新消息,该病毒疑似已经变异,且传染性更高。这也是继SARS后,最强的一种传染性病毒。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埃博拉病毒与蓝藻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
B.埃博拉病毒易发生变异,与噬菌体比较,二者的遗传物质完全水解后形成的产物有2种不同 |
C.埃博拉病毒寄生在活细胞中,是比细胞还微小的生命结构层次 |
D.埃博拉病毒可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核酸、原料、场所、能量等通过分裂产生子代病毒 |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物质 |
C.沃森和克里克从查哥夫那里得知DNA中嘌呤和嘧啶的含量A=T、C=G |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
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探究“转化因子”,A、B、C、D为四个培养有R型细菌的试管,艾弗里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纯得到的DNA、蛋白质、多糖分别加入试管中,还有一组是用DNA酶分解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之后将产物加入试管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经过培养后进行检查,发现有S型细菌形成的试管是 ( )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 |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中含有磷元素 |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
在遗传学的发展过程中,不少科学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根用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
C.孟德尔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假说—演绎等方法揭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 |
D.沃森和艾弗里运用威尔金斯、查哥夫等人的成果,成功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
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成功的表明了( )
A.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DNA已经失去活性而蛋白质仍具有活性 |
B.DNA是遗传物质 |
C.已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 |
D.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
在科学史上许多科学家分别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在下列生物领域的发现中,科学家与其使用的技术或方法对应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基因在染色体上 萨顿 假说—演绎法 |
B.遗传的基本规律 孟德尔 类比推理法 |
C.基因在染色体上 摩尔根 假说—演绎法 |
D.DNA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 同位素示踪法 |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A.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活细菌的变异原理是基因突变 |
B.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C.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的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 |
D.两个实验的关键都是设法将DNA和蛋白质等物质分开,然后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
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④⑤ |
赫尔希(A.Hershey)和蔡斯(M.Chase)于1952年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著名实验进一步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这项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噬菌体( )
A.侵染大肠杆菌后会裂解宿主细胞 B.只将其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中
C.DNA可用15N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D.蛋白质可用32P放射性同位素标记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