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其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结果释放出来的大多数子代噬菌体
A.含32P和35S | B.不含32P和35S |
C.含32P、不含35S | D.不含32P、含35S |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主要遗传物质 |
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结构中胸腺嘧啶数等于腺嘌呤数,胞嘧啶数等于鸟嘌呤数 |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
下列选项符合右侧概念图的是
A.若X是构成噬菌体遗传物质的碱基,则a~d代表A、U、C、G
B.若X是培养基的基本营养成分,则a~d代表水、无机盐、碳源、维生素
C.若X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则a~d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若X为叶绿体中的色素,则a~d代表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
下列关于实验及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甲基绿为染料,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中生活状态的蓝绿色线粒体 |
B.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沉淀物中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均用到盐酸,两者盐酸的作用不一样 |
D.利用血球计数板可以统计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 |
关于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35S标记组:培养时间过长,沉淀物放射性增高 |
B.32P标记组:搅拌不够充分,上清液放射性增高 |
C.35S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5S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 |
D.32P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低 |
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转化实验,关于此实验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说明了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 |
B.说明了R型活细菌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转化为S型细菌 |
C.说明了R型活细菌是无毒性的 |
D.说明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是无毒的 |
在艾弗里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实验中,将从S型活菌中提取的DNA用DNA酶进行了处理,并将处理后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结果发现培养基上仅有R型菌生长。设置本实验步骤的目的是
A.证明R型菌生长不需要DNA |
B.与“以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培养”的实验形成对照 |
C.补充R型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
D.直接证明S型菌DNA不是促进R型菌转化的因素 |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C.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 |
肺炎双球菌有许多类型,有荚膜的有毒性,能引起人患肺炎或引起小鼠患败血症,无荚膜的无毒性。如图示所做的细菌转化实验。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能导致小鼠死亡的有A、D两组
B.通过D、E两组对照,能说明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C.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不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D.D组产生的有毒性的肺炎双球菌能将该性状遗传给后代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基团是( )
A.氨基酸 | B.磷酸 |
C.脱氧核糖 | D.碱基 |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C.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
用噬菌体(31P、32S)去感染体内含有放射性标记32P和35S的大肠杆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所含的元素是
A.31P、32P、32S |
B.31P、32P、35S |
C.31P、32S、35S |
D.32P、32S、35S |
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微生物的遗传物质未必都是RNA |
B.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C.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定不是RNA |
D.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
A.蛋白质是遗传物 |
B.DNA是遗传物质 |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