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时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其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是RNA |
B.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RNA |
C.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
D.在生物界中,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
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元素及物质的去向是生物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下列相关结果错误的是( )
A.小白鼠吸入18O2后呼出的二氧化碳不会含有18O,但尿液中会含有H218O |
B.用含3H标记的T的营养液培养洋葱根尖,可以在细胞核和线粒体处检测到较强的放射性,而在核糖体处则检测不到 |
C.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D.要得到含32P的噬菌体,必须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 |
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型活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
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 |
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亡 |
用35S标记的T 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T 噬菌体的DNA 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人大肠杆菌内 |
甲生物含两种核酸,且碱基组成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含一种核酸,且碱基组成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生物的是( )
A.蓝藻、变形虫 | B.硝化细菌、绵羊 |
C.噬菌体、豌豆 | D.烟草、烟草花叶病毒 |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DNA是遗传物质 | B.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
C.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D.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
关于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的DNA只分布在细胞核中 | B.原核生物的细胞质中不含RNA | C.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D.DNA的分子结构改变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子分别注入到甲细菌和乙细菌中,能繁殖出新的噬菌体的是( )
A.甲细菌 | B.乙细菌 | C.甲细菌或乙细菌 | D.甲细菌和乙细菌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