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放射性32P标记实验前的噬菌体的DNA,然后让它去感染含31P的细菌。实验后,含32P的是( )
A.全部子代噬菌体的DNA |
B.部分子代噬菌体的DNA |
C.全部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
D.部分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
有关遗传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遗传信息只贮存在DNA分子中 |
B.HIV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 |
C.所有生物的DNA,都具有相同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 |
D.组成DNA的核苷酸只有8种,所以连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是有限的 |
运用了“假说——演绎法”的实验是
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
B.萨顿观察蝗虫减数分裂实验 |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
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 |
若1个35S标记的大肠杆菌被1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裂解后释放的所有噬菌体
A.一定有35S,其中有1个含有32P |
B.一定有35S,其中有2个含有32P |
C.一定有32P,其中有2个含有35S |
D.一定有32P,但不含35S |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关于探究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对照实验和同位素标记的方法 |
B.两者的关键设计思路都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C.赫尔希与蔡斯对同一组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采用35S和32P标记 |
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下列关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以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甲组噬菌体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乙组噬菌体保温时间过长,则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A.甲组的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 B.甲组的沉淀物中有较强的放射性 |
C.乙组的沉淀物中无放射性 | D.乙组的上清液中有微弱的放射性 |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酶等 |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 |
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合成子代噬菌体 DNA 和蛋白质所需的原料依次是
A.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
B.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
C.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氨基酸 |
D.细菌的脱氧核苷酸和噬菌体的氨基酸 |
生命科学涉及到众多数值关系,关于下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X表示某植物细胞原生质层长度,Y表示细胞长度,则此时细胞液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 |
B.X:Y的比值可表示某胚芽鞘尖端水平放置在太空舱一段时间后,远地侧与近地侧生长素浓度的比值 |
C.若X表示某生物所含嘌呤数,Y表示嘧啶数,则此生物一定不是噬菌体 |
D.若X表示某细胞第一次测量时目镜测微尺格数,Y表示第二次测量时的格数,则此时显微镜视野变亮 |
下列关于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选用结构简单的生物作为实验材料,繁殖快、容易观察实验结果 |
B.格里菲思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是在小鼠体内进行的 |
C.两个实验都运用了同位素示踪法 |
D.两个实验都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仅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同时也证明了
A.蛋白质也是遗传物质 | B.DNA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
C.RNA也是遗传物质 | D.DNA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
下列是有关生物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思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属于假说演绎法的“提出假说” |
B.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 |
C.格里菲思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 |
D.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藓类的叶片薄,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具有放射性子代噬菌体比例高 |
D.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于试管的沉淀物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