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许多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15N标记核苷酸探明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的规律 |
B.用18O标记H2O和CO2有力的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
C.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
D.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
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32P标记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染色体DNA分子,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均为20条 |
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
C.肺炎双球菌的活体细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D.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种群,基因重组现象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回答下列问题:
(1)小白鼠和肺炎双球菌的DNA分子存在着差异,其原因是组成DNA分子的_____________不同,但两者的DNA分子片段却可以实现重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构成两者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数量是否相同,请依据下列材料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小白鼠的DNA分子、肺炎双球菌的DNA分子、4种足量种类和数量的脱氧核苷酸、ATP溶液、相关酶、试管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2支试管,编号A、B;
第二步:分别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在A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管中放入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两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关于染色体和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基因组的2万多个基因平均分布在正常体细胞的46条染色体上 |
B.真核生物的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因此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
C.中心法则概括了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传递规律 |
D.基因是DNA分子携带的遗传信息 |
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实验材料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与结论 |
A |
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 |
将R型活菌与S型菌的DNA和DNA水解酶混合培养 |
只生长R型菌,说明DNA被水解后就失去遗传效应 |
B |
噬菌体和大肠杆菌 |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去感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 |
离心后获得的上清液的放射性很高,说明DNA是遗传物质 |
C |
烟草花叶病毒和烟草 |
用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分离出的RNA侵染烟草 |
烟草出现病斑,说明烟草花叶病毒的RNA可能是遗传物质 |
D |
大肠杆菌 |
将已用15N标记DNA的大肠杆菌培养在普通(14N)培养基中 |
经三次分裂后,含15N的DNA占DNA总数的1/4,说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
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与无32P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
B.32P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能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 |
C.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
D.本实验结果说明DNA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具有连续性 |
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染色排除法,被台盼蓝染成蓝色的细胞是活细胞,体现出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
B.可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
C.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实验结果中,滤纸条上蓝绿色的色素带最宽,原因是叶绿素a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高 |
D.用32P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上清液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保温时间不足或者过长所致 |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均正常保温后搅拌离心,检测到放射性主要部位依次是
A.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
B.沉淀、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
D.上清液、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
图一.图二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相关实验,据图分析某同学总结出六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
②乙处的噬菌体一定不含放射性。
③图一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④图二增设一组35S标记的噬菌体作对照,就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不是遗传物质。
⑤如果培养2代以上,甲处DNA分子两条链都有放射性的噬菌体个数一定增多。
⑥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噬菌体的核酸都不含放射性。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②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③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④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适宜时间后搅拌和离心以上4个实验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位是( )
A.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 |
B.沉淀、上清液、沉淀和上清液、上清液 |
C.沉淀、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 |
D.上清液、沉淀、沉淀和上清液、沉淀 |
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实验探究“转化因子”,A、B、C、D为四个培养有R型细菌的试管,艾弗里将从S型活细菌中提纯得到的DNA、蛋白质、多糖分别加入试管中,还有一组是用DNA酶分解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之后将产物加入试管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经过培养后进行检查,发现没有S型细菌形成的试管是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下图途径进行增殖。如直接将EBV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EBHF。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过程②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过程①所需的酶可来自宿主细胞 |
B.过程②合成两种物质时所需的氨基酸和tRNA的种类、数量相同 |
C.EBV增殖过程需细胞提供四种脱氧核苷酸和ATP |
D.过程①所需嘌呤比例与过程③所需嘧啶比例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