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异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都是原核生物 |
B.都利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C.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D.实验设计思路都是设法将蛋白质和DNA分开 |
下列关于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某一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只能是DNA或RNA |
B.除少数病毒外,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
C.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
D.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遗传物质 |
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死亡的小鼠体内只存在着S型活细菌 |
B.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活细菌 |
C.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两种细菌细胞融合的结果 |
D.死亡的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的出现是R型细菌基因突变的结果 |
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 再去侵染细菌 |
C.将一组 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
关于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的措施,错误的是
A.禁止近亲结婚 |
B.广泛开展遗传咨询 |
C.进行产前(临床)诊断 |
D.测定并公布婚配双方的DNA序列 |
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有关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有荚膜的细菌 |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DNA分子,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DNA分子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有荚膜的细菌 |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DNA分子能自我复制 | B.DNA分子是遗传物质 |
C.DNA分子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 D.DNA分子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
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方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洋葱表皮细胞也可以用来观察有丝分裂 |
B.研究DNA双螺旋结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都可以用模型构建的方法 |
C.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 |
D.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使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 |
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给小鼠注射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均不死亡 |
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S标记 |
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
D.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上清液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 |
关于RNA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以在细胞内运输物质 |
B.能在某些细胞内催化化学反应 |
C.能在细胞内传递遗传信息 |
D.可以是某些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
格里菲思以小鼠为实验材料做了如下实验,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的关键现象是第4组小鼠死亡并分离出S型活细菌 |
B.对第4组实验的分析必须是以1~3组的实验为参照 |
C.本实验说明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了某种类型的转化 |
D.本实验结论为“DNA是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转化因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