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生物碱基的组成是嘌呤碱基占58%,嘧啶碱基占42%,此生物不可能是( )
A.烟草 | B.小麦 | C.烟草花叶病毒 | D.噬菌体 |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在女性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同种生物个体间的DNA分子完全相同
③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④一个DNA分子可以体现许多性状
⑤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A.①②④⑤ | B.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③⑤ |
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R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荚膜有毒
B.将杀死后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R型细菌有毒
C.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加入S型细菌DNA的培养皿中有活的S型菌产生。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DNA是转化因子。
D.用15N和32P这两种同位素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然后侵染烟草叶片。通过示踪观察可以得出: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A.T2噬菌体的DNA分子上含有少量的35S |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
C.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是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
D.少量含有放射性35S的蛋白质进入大肠杆菌内 |
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 |
B.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以自身的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 |
C.为确认蛋白质外壳是否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5S标记噬菌体 |
D.若用32P对1个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亲代DNA链应占子代DNA总链数的2/2n |
有关赫尔希和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浸染细菌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增殖过程中所需原料和能量均来自宿主菌 |
B.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肺炎双球菌体内的DNA病毒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和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均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
D.实验过程中保温时间过长、搅拌不充分均会使上清液放射性升高 |
格里菲思和艾弗里所进行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实了( )
①DNA是遗传物质 ②RNA是遗传物质 ③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④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⑤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 ⑥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了R型细菌的细胞
A.②④⑤⑥ | B.①④⑤⑥ | C.③④⑤⑥ | D.②③⑤⑥ |
以下与遗传物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B.甲流病毒的遗传物质含有S元素
C.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法证明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
D.T2噬菌体内,碱基A、C、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有6种
关于赫尔希和蔡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2S标记组:噬菌体侵染细菌并经保温、搅拌与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存在于上清液中 |
B.32P标记组:培养时间越长,含32P的子代噬菌体比例越高 |
C.32S标记组:培养时间过长,沉淀物放射性增高 |
D.32P标记组;搅拌不够充分,上清液放射性增高 |
下图表示科研人员探究“烟草花叶病毒(TMV)遗传物质”的实验过程,由此可以判断
A.水和苯酚的作用是分离病毒的蛋白质和RNA |
B.TMV的蛋白质不能进入烟草细胞中 |
C.侵入烟草细胞的RNA进行了逆转录过程 |
D.RNA是TMV的遗传物质 |
下列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实验方法及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在研究豌豆杂交实验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 |
B.萨顿根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类比推理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C.赫尔希和蔡斯利用肺炎双球菌研究遗传物质时,运用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
D.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 |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和蛋白质都是遗传物质 |
C.沃森和克里克从查哥夫那里得知DNA中嘌呤和嘧啶的含量A=T、C=G |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存在较重的大肠杆菌 |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
C.噬菌体侵染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
D.32P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
针对耐药菌日益增多的情况,利用噬菌体作为一种新的抗菌治疗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下列有关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宿主菌的氨基酸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 |
B.以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 |
C.外壳抑制了宿主菌的蛋白质合成,使该细菌死亡 |
D.能在宿主菌内以二分裂方式增殖,使该细菌裂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