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
(1)在此食物网中,鹰占____个营养级,兔子和蚱蜢的关系是____。
(2)计算该地区兔子种群数量通常使用____法,如果已标记兔子比未标记兔子被鹰捕食的概率高,则计算值偏____(填“高”或“低”)。
(3)在该食物网中,若蜥蜴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蚱蜢的数量在很短时间内将____。
(4)该食物网是生态系统进行____和____的渠道。
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下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具有________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__ __的作用,释放出 ,被植物利用。
(4)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 原理。
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多次发生地震,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图3表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部分营养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如图1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 kJ/(m2·y),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 ,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 。
(3)由于植被受损,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为减轻植被恢复的压力,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 。
(4)图2中,甲代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 。若图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 。
(5)图3中含有 条食物链,生物B、C的种间关系为 。
我市新农村建设基地建设了以沼气池为核心的生产自净农业生态系统,图1是该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某研究小组从稻田的4个不同位置选取水样,用于培养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并测定了培养前后4处水样(A、B、C、D)中的相关数据,整理后如图2所示(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的溶氧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的“基石”是 。
(2)猪肉绦虫与猪的种间关系是 , 猪粪便中的能量其实是 (填图中生物)体内同化的能量。
(3)人们科学设计的此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 。
(4)独立的沼气池 (填“能”、“不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理由是
。
(5)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农田无人管理,若干年后成为灌木林,这属于 演替,在此过程中,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量和输出量的关系是 :输入量 输出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6)当鸡发现食物时,会呼唤同伴前来取食,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 功能。
(7)如果稻田受到轻度污染,其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能力,其调节机制是 。
(8)图2实验中的因变量有 ;据图2推测有机物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 处水样。资料显示,菖蒲可分泌有毒物质,据此提出培养菖蒲后BOD大量减少的合理解释 。
为评估某核电站对周围海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得到有关核电站周围海域食物网方面的信息,并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简图(注:有机碎屑包括海洋生物尸体分解成的小碎块、食物残余、粪便、还有被河流冲进海中的颗粒物质等,以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环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来自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浮游动物属于________。
(3)由该食物网可推出'核电站附近海域的群落空间结构在________方向存在较大差异。
(4)核电站周围是大面积的农田,由于过度使用化肥,导致该海域水体变黑发臭水中溶氧量下降,溶氧量的减少主要是因为生态系统中________(成分)的呼吸消耗所致。溶解氧的减少导致鱼虾的死亡,鱼虾的死亡又进一步导致水体质量的恶化,此为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调节。
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等基本功能。请回答:
(1)生命系统中信息传递普遍存在。在神经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 。在群落水平和生态系统水平上信息传递的作用依次为 和 。
(2)下表为某草原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生存受到威胁的各种原因及比例调查结果。
在该系统中存在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C的食物比例由A:B=1:1调整为1:2,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C的数量约是原来的 倍(精确到百分位)。该生态系统哺乳动物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是 。
(3)下图l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图。
①图l的种间关系有 。
②由于食性不同,鱼塘中鱼类、贝类等生物具有分层现象,群落的这种空间结构称为 ,其意义是提高群落利用空间和食物资源的能力。
③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向贝类后,将发生一系列变化,如图2所示:能量由贝类流向水禽的传递效率可表示为 (用字母表示)。图2中C表示 ,水禽、鱼类的粪便量等于 (用字母表示)。
(12分)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II、III、IV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l、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l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内部能量流动的载体是___________。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IV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III,主要原因是能量在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图乙中,若A表示图1中营养级II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C表示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该系统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4)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III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___________(K、K/2)值,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草地生态系统中常见的一条食物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其它生物需要,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绿色植物属于____。
(2)同一时间内聚集在此草地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
(3)图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昆虫是____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4)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若图中的鹰也以青蛙为食,则鹰和蛇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____。
(5)在一定时间内,此草地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 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则A和B之间的关系是:A____B(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
(7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____________,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
(3)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4)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生态学家在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1)。 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2)。
(1)群落中物种数目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 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 。
(2)紫茎泽兰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_关系。紫茎泽兰能分泌化学物抑制其它植物,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_ _。
(3)研究发现,经济植物黑麦草能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完全营养液培养黑麦草幼苗;
②取一定量培养过黑麦草的营养液加入用于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中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加入等量的培养紫茎泽兰幼苗的完全营养液。
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并比较两组紫茎泽兰幼苗的长势。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____________ __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 __(填“偏高”“偏低”“不变”)。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 ___。
(10分)图甲是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乙是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物群落、______和______。
(2)图甲中碳元素主要通过___进入生态系统,其回归无机环境主要是通过___来实现的,②、③过程中碳元素流动形式的不同点是______。
(3)图乙中W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______,图中共有___条食物链。图乙中能体现出的种间关系有______。若要调查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X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
(4)由于某种因素使得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短时间内大量减少,但一段时间后其又恢复到原来水平,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农业生态工程能创造多种劳动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开发可以更新的资源,减少环境污染。下图是一个庭院生态工程的示意图,
分析回答:
(1)该生态系统除图所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包括主要包括 。
(2)该图中有食物链 条。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 。
(3)生态农业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的农业生产系统,其特点是在保持和改善系统内的生态平衡、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求得最大生产力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农业中食物链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
B.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的抵抗力稳定性高 |
C.生态农业设计的指导原则是能量的多级利用和物质的循环再生 |
D.生态农业属于人工生态系统,对病虫害一般采用生物防治 |
(4)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以及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原理
调查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下表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下图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请据此回答:
(1)P元素在细胞内参与形成的化合物有 (答出两种)。
(2)藻毒素中的PSP(麻痹性贝素)能与神经细胞膜结合,影响和阻止Na+内流,从而影响 的产生,进而抑制神经传导,导致神经性麻痹。此外,PSP也会导致人体产生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是 。
(3)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首先培养藻类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应选择的藻类是 ,理由是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4.2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选择这一体长鲮鱼的原因是 。
(4)请补充以下罗氏沼虾所在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
(9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
(1)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调查常采用 法。
(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为了探究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收集瓶中加入70%的酒精的用途是 。
(3)校园中四种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中小动物数量如下图:
土壤动物群落数量出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单位面积土壤动物总数量在7月左右出现高峰期的原因可能是
。
(4)土壤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一般是 。其群落结构和数量与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关系十分密切。分析右图可推测,四种植被类型中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最低的是 。
(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红树林广泛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潮间带,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还是多种贝类、甲壳类、鱼类及鸟类栖息繁殖的场所。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能攀爬树冠迅速生长,繁殖能力强。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选取未受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的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表。该小组还研究了红树林植被的碳转移途径,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碳储量 (吨/公顷) |
群落 A |
群落 B |
群落 C |
群落 D |
植被 |
56.2 |
50.9 |
43.5 |
0 |
凋落物 |
2.0 |
3.5 |
5.4 |
0 |
土壤 |
161.9 |
143.2 |
117.7 |
86.1 |
总计 |
220.1 |
197.6 |
166.6 |
86.1 |
(1)由上表结果可知,该调查研究的名称是 ;
可得出的结论是:
a. 凋落物碳储量随薇甘菊入侵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b. 。
(2)据图分析,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途径⑤是指 ,一年内植被碳储量的净增加量是 。
(3)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防护林,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无植被覆盖的光滩上会发生演替,请写出演替的概念。
(4)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红树林中某种群的密度发生了变化,种群密度是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会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种群密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