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内共产生酒精2 mol,同时消耗氧气3 mol,则共释放CO2为( )
A.2 mol | B.3 mol |
C.5 mol | D.7 mol |
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含适量的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的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比为5∶3,这是因为酵母菌所利用的葡萄糖中:
A.1/4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其余为无氧呼吸 |
B.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其余为无氧呼吸 |
C.1/2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其余为无氧呼吸 |
D.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其余为无氧呼吸 |
测定下列哪一项,可简便而且准确判断贮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
A.有无酒精生成 | B.有无水生成 |
C.有无有机物消耗 | D.O2消耗量与CO2生成量的比值 |
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主要代谢产物分别是
A.丙酮酸、二氧化碳、葡萄糖 | B.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
C.二氧化碳 、丙酮酸、葡萄糖 |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
下列对有关图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阶段的淋巴细胞内,能进行的生理过程中都有图2a中的①②③ |
B.图2b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
C.图3d中光照强度为C时,两植物的有机物积累速率为A=B,两植物有机物合成速率为A<B |
D.酵母菌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与氧气浓度变化的关系可由图2d来表示 |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右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而设计的实验装置(酵母菌利用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通过装置1液滴移动情况仅仅能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有氧呼吸 |
B.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通过装置2液滴的移动情况可以探究出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
C.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如果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即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
D.用水代替NaOH溶液设置装置2,装置2中液滴可能向左移 |
洋葱的鳞片叶属于着生在地下茎上的一种变态叶,利用其外表皮细胞在光照下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效果明显,此时盖玻片下的紫色细胞可以进行
A.呼吸作用 | B.蒸腾作用 |
C.细胞分裂 | D.光合作用 |
下图表示培养液中K+浓度及溶氧量对小麦根系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两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
A.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未达到饱和及能量充足 |
B.曲线bc、fg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膜上K+载体的数量有限 |
C.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而大量排出 |
D.e点表明植物根系可以通过自由扩散方式吸收K+ |
下列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小白鼠吸入18O2,则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 |
B.利用15NH3配制的培养基培养硝化细菌,可得到15NO3- |
C.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 H |
D.给玉米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
科学家将14CO2分别通入培养小球藻和甘蔗苗的密闭环境中,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小球藻和甘蔗体内的14C转移途径分别是
①CO2→C3→(CH2O)
②CO2→C4→C3→(CH2O)
③CO2→C4→(CH2O)
④CO2→C3→C5→(CH2O)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③④ |
在最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水、肥等理想条件下,空气中CO2的含量与植物光合产量(有机物积累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曲线表明,植物的光合作用起始于a点 |
B.在同等条件下,C4植物的a点可能向左移 |
C.杂交玉米的m值往往高于一般玉米品种 |
D.如果光照强度适当增加,a点左移,b点右移 |
植物细胞内线粒体与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符合实际的是( )
A.在夜间,线粒体可为叶绿体提供CO2参与暗反应 |
B.在白天,叶绿体可为线粒体提供O2,并在线粒体内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C.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内膜、基质中分布着相同的酶 |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含DNA和RNA,而叶绿体的基质中还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