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
在豌豆杂交实验中,为防止自花受粉应:
A.将花粉涂在雌蕊柱头上 | B.除去未成熟花的雄蕊 |
C.采集另一植株的花粉 | D.人工传粉后套上纸袋 |
下列有关遗传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精时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是不均等的 |
B.若仅考虑一对遗传因子,在一个生物群体中,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
C.F2的表现型比为3∶1的结果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 |
D.测交实验对推理过程中提出的假说进行了验证 |
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隐性遗传因子的个体都表现出隐性性状 |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
C.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
D.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
下面是对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
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假说的是( )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C.F2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
将一黑色公绵羊的体细胞核移入到一白色母绵羊去除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再将此细胞植入一黑色母绵羊的子宫内发育,生出的小绵羊即是“克隆绵羊”。那么此“克隆绵羊”为( )
A.黑色公绵羊 | B.黑色母绵羊 |
C.白色公绵羊 | D.白色母绵羊 |
秃顶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B控制,但只在男性身上表现,一个非秃顶男人与一个其父为非秃顶的女人结婚,生下的男孩长大以后表现为秃顶。这个女人的基因型是( )
A.BB或Bb | B.Bb | C.bb | D.BB |
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
A.1/4 | B.1/6 | C.1/8 | D.1/16 |
将基因型分别为AA和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F1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等于( )。
A.3∶2∶3 | B.3∶4∶3 | C.5∶2∶5 | D.1∶2∶1 |
基因型AABBCC和aabbcc两种豌豆杂交,F2代中基因型和表现型的种类数依次()
A.18,6 | B.27,8 | C.27,6 | D.1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