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林区的农民“靠山吃山”是他们生活的根本。当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林区农民的生活问题,使改善生态和发展经济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做到造林护林。这种做法遵循的是
A.物种多样性原理 | B.整体性原理 | C.生态位原理 | D.食物链原理 |
海洋酸化是继“温室效应”之后又一由CO2过量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海洋酸化会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鱼、藻类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群落 |
B.海洋酸化主要是因为化石燃料过度燃烧导致CO2过量排放造成的 |
C.长期海洋酸化会导致海洋生物种群密度减小,进而使生产者利用分解者的能量减少 |
D.控制当地的海洋酸化可以任意引进大量外来物种,提高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 |
某县的涪江国家湿地公园,因其良好的湿地环境,已成了如绿翅鸭、飞鹭、苍鹭等珍稀水鸟越冬的场所,且公园内的水生植被也十分丰富。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植被净化水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B.人们观赏鸟类,愉悦身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C.在湿地原址建立湿地公园,属于对生态环境的就地保护 |
D.为进一步开发提升湿地公园的价值,可在园内修建高档小区 |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负反馈( )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
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 |
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
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下图表示蝗虫种群的数量变化(↑表示种群迁入,其中0月时为蝗虫迁入时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2月蝗虫种群呈指数增长 |
B.2月一定迁入了蝗虫的天敌 |
C.M为在该环境中蝗虫种群的稳定平稳密度 |
D.该生态系统在3~7月的稳定性比0~2月高 |
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特别的关注,但它却有一定的价值。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路边小草的价值不包括
A.防止水土流失 | B.为植食性动物提供食物 |
C.可能有药用价值 | D.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害虫灭绝 |
在一个小型湖泊内投饵养殖肉食性鱼类。5年后,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沉水植物)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发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
B.投放以浮游植物为食的鱼类可防止藻类的爆发 |
C.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的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 |
D.流经该湖泊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可准确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
B.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
C.太阳能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输人到生态系统中 |
D.超载放牧主要违背了协调与平衡原理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
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能量金字塔的同一营养级 |
B.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没有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 |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
D.一个越不容易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后恢复起来越容易 |
有关下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若 Y 表示不同种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生存能力最强的是 d |
B.若 Y 表示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则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d |
C.若 Y 表示四个鸽种群中的个体数,则d种群被鹰攻击的成功率最大 |
D.若 Y 表示某有毒物质在某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中的含量,则 d代表生产者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
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
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 | 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