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图所示,将等质量的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内有一杯等体积的NaOH溶液或蒸馏水并用塞子塞紧的两个瓶中,各瓶分别与一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相连接,由此压力计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可以测量出某种气体的变化量。开始时两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的水银柱a、b高度一致。将装置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种子萌发,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a、b高度是 ( )
A.a>b | B.a="b" | C.a≥b | D.a<b |
下列关于实验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光照强度是无关变量 |
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重铬酸钾溶液是因变量 |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因变量 |
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液泡体积的变化是无关变量 |
下图为显微镜下某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时的初始示意图。一段时间后( )
①此细胞可能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复原
②此细胞的A值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③此细胞的B/A值有可能变大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①②③ |
将某植物的相同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为合适
B.b点时细胞由于失水过多导致死亡
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的
D.6min时两组均能观察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
用相同的培养液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结果如图l所示(设水稻和番茄幼苗吸收量相等).图2表示植物根细胞对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氧气浓度之间的关系.据图不能体现的信息是 ( )
A.由图2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收离子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B.由图1可知,水稻对SiO32-需求量最大,番茄对SiO32-需求量最小 |
C.图l水稻培养液里的Mg2+浓度高于初始浓度,说明水稻不吸收Mg2+ |
D.图2中a点,离子吸收速率很低主要是受能量供应的限制 |
如图示甲、乙两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情况,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
A.甲的跨膜运输只能顺浓度梯度运输 |
B.运输乙的载体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
C.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与图中物质乙相同 |
D.Q点时细胞吸收乙物质不需要消耗能量 |
甲(○)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下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在进行跨膜运输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进入细胞一定需要能量 |
B.乙进入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
C.甲运出细胞一定不需要能量 |
D.乙运出细胞一定有载体蛋白的参与 |
下图表示葡萄糖跨膜运输的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膜中的载体蛋白也能运输氨基酸 |
B.该膜可能是红细胞膜 |
C.该方式发生在被运输物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时 |
D.与该过程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核糖体 |
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①方式表示协助扩散 |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都需要载体 |
C.③、④两种方式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④ |
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两侧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 |
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
C.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 |
D.胞吐过程一定会产生分泌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
用打孔器取同一萝卜5cm长的直根条分成4组,其中3组分别置于20g/L、60g/L、80g/L的KNO3溶液中,测量结果如下图,预计在40g/L的KNO3溶液中的测量结果最可能是 ( )
某种植物细胞在浓度分别为200 mmol/L和400 mmol/L的M物质溶液中,细胞吸收M的速率都是10mmol/min。对此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 )
A.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自由扩散 |
B.细胞吸收M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C.细胞吸收M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 |
D.所需能量供应不足 |
如图表示一个动物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由图分析可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依靠( )
A.自由扩散 | B.协助扩散 | C.主动运输 | D.渗透作用 |
下列相关实验中,试剂选择正确的是( )
A.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选择3g/mL的蔗糖溶液 |
B.在“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中,使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
C.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使用蒸馏水提取色素 |
D.在“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实验中,使用甲基绿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