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试验条件下,其相对数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则这两种仓库害虫的关系属于( )
仓库条件 |
高温高湿 |
高温干燥 |
中温高湿 |
中温干燥 |
低温高湿 |
低温干燥 |
||||
仓库害虫I |
100 |
10 |
86 |
13 |
3 |
O |
||||
仓库害虫Ⅱ |
0 |
90 |
14 |
87 |
97 |
100
|
下图为某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若种群数量呈m曲线增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生物具有的___________特性,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是___________。
(2)若种群呈图n曲线增长,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是_________,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阴影”部分是指_________。
下表为一种培养液的配方。
成 分 |
含 量 |
蛋白胨 |
10 g |
葡萄糖 |
10 g |
KH2PO4 |
2g |
蒸馏水 |
1000mL |
请据表中内容回答:
(1)该配方若用于培养造成人感染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则该生物的同化作用类型是 ,在培养该菌之前需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否则会有其他杂菌生长,幽门螺杆菌与其他杂菌的关系为__________。
(2)若N0=103个,培养时间6小时后,Nt=8×103个。假设该环境条件下,K=2×106个,请在右面所给的坐标图中绘出16小时内的群体生长规律曲线,并分析出现此生长曲线的原因:_____________。
在决定鲸的捕捞量时,研究了右图,该图表示了鲸的出生率、死亡率与种群大小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1代表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
B.曲线2代表死亡率,P代表该种群的最大数量 |
C.曲线1代表出生率,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 |
D.曲线2代表出生率,P代表环境允许的最大数量 |
右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恒定不变 |
B.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出生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快 |
C.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是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的体现 |
D.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老型 |
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
A.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 B.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 |
C.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 D.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 |
右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 )
A.甲、乙、丙 | B.乙、丙、甲 | C.乙、甲、丙 | D.甲、丙、乙 |
在温室中混合播种不同比例的大麦和燕麦,结果如下表
如果在温室中,混合播种50%的大麦和50%的燕麦,其他条件不变任其发展,若干年后温室的植株数( )
A.大麦和燕麦各占一半 | B.大麦远远多于燕麦 |
C.燕麦远远多于大麦 | D.大麦和燕麦均减少 |
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内培养,得到图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 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共生 D.寄生
根据所给曲线分析,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在C点是进行海洋捕捞的最佳时期 |
B.在D点的细菌体内可以形成芽孢 |
C.在E点种群生长处于稳定期 |
D.在B—C段内,生存空间没有成为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 |
近几年来,各国屡次报道生物入侵破坏生物多样性和当地生态平衡的事例。薇甘菊原产生南美洲,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海南岛开始发现,内伶仃岛1996年开始受到薇甘菊的肆虐,一束束薇甘菊藤蔓交织成网,将其他植物覆盖绞杀致死,岛上25%的面积被其侵占,树林变为草地,猕猴等珍稀动物因缺乏食物而濒于灭绝。
(1) 薇甘菊进入内伶仃岛内,其种群数量呈_______曲线增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这是因为生物具有的___________特性,从生态学观点看其生活环境__________。
(2)薇甘菊对内伶仃岛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3)你认为可采取什么样的防治办法?
下图(一)中所示的生物间关系,A、B代表两种生物,C代表生物的生活条件,箭头表示营养流动的方向;图(二)在坐标系中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图(一)(二)中所表示的生物关系配对正确的一组是
A.①—甲 B.②—甲 C.③—丙 D.④—乙
有人做过如下实验:
将某种蛙放到明亮处体色变亮,再放到暗处体色变暗.在明亮处,给此蛙注射褪黑激素,蛙体色逐渐变暗,但不久以后又慢慢恢复亮色.若将此蛙眼睛蒙住,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均为暗色.切除垂体后,把此蛙无论放在明处或暗处、蛙体色都保持亮色.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下列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光是影响蛙体色变化的外界因素 |
B.蛙褪黑激素既可使青蛙体色变暗又可使青蛙体色变亮 |
C.蛙体色的变化受神经和激素调节 |
D.蛙褪黑激素的分泌与垂体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