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农田生物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
下列情形中,两个不同群体间的竞争最为激烈的是( )
A.一个群体比另一个群体大得多 | B.两个群体亲缘关系密切 |
C.两个群体的食性、生存环境相似,彼此重叠 | D.两个群体的生殖方式相同 |
在裸岩上发生的演替过程中,苔藓之所以能代替地衣,是因为( )
A.苔藓能进一步使岩石分解,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 |
B.苔藓比地衣的进化地位高,适应性比地衣强 |
C.苔藓比地衣长得高,在与地衣争夺阳光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
D.苔藓比地衣需要的有机物少,更适合于在裸岩上生存 |
根据种群生长的“S”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点之后 |
B.若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点开始 |
C.若表示一养殖鱼类增长曲线,在b点捕捞最有利于种群恢复 |
D.当种群数量达到点时,增长率为0 |
冬虫夏草是一味名贵中药。蛾类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遭到破坏,仅残留外皮,夏季菌核萌发,由幼虫的口或头部长出菌柄的子座,因而似直立的小草。这种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互利共生 | B.寄生 | C.捕食 | D.竞争 |
下表是科学家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连续五年调查的结果(单位:株/m2 )。
(1)如果4种植物中有一种属于入侵物种,则该入侵物种是 ;入侵物种往往会对本土物种环境造成危害,其主要原因是 。
(2)上右图是某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分析该种群在30年中种群数量最少的是第 年,第20~30间种群的增长率为 。
(3)05年此地的植物被烧,几年后出现新的群落,其演替的类型是 。演替中群落的变化是(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E.有规律 F.不可预测 |
(4)下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②B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③A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④用B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70%的酒精溶液中;
⑤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⑥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
B.导致群落演替的因素包括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变化 |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
D.流经某一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该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体内能量之和 |
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如果每个营养级能量传递效率均为20%,且下一营养级从上一营养级各种生物中获得的能量相等。虎要获得1KJ能量,则需要消耗草的能量为
A.150KJ | B.125 KJ |
C.100 KJ | D.75 KJ |
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某课外小组对某地区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五年的调查,部分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年份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龙葵 |
3.0 |
2.0 |
0.4 |
0 |
0 |
A.可以推测该区域植物的丰富度在增加 |
B.调查豚草的种群密度应该采取样方法 |
C.豚草入侵,不改变该区域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 |
D.该区域豚草的种群数量将保持J型增长 |
桦树林中出现了一些云杉幼苗。云杉长成后,其高度超过桦树,桦树因不耐阴而逐渐死亡,桦树林最终被云杉取代,这一群落演替过程表明:
A.种内斗争有利于物种延续 | B.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适者生存 |
C.云杉的进化水平比桦树高 | D.云杉的结构比桦树复杂 |
下面叙述可以描述“群落的丰富度”的是
A.调查池塘中鲫鱼的数量 | B.海洋捕捞时最需要获得的信息之一 |
C.调查池塘中有多少种鱼 | D.一座倒塌的寺院几年后淹没在杂草和灌木丛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