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1).研究者通常采用 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2).根据调查统计的 ,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 =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以利于鼠害防治。
右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环境特点(Y轴)与所取食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是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的环境的昆虫有两种 |
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 |
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昆虫G食物种类多,有食物的季节也较长 |
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 |
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 )
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 |
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 |
调查某草原田鼠数量时,在设置1公顷的调查区内,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鼠32头(记作[a]),将捕获的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这次共捕获30头(记作[b]),其中有上次标记过的个体10头(记作[c])。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地区田鼠种群个体总数为N,则N= 头( )
A.30 B.32 C.64 D.96
(2)要使上面所计算的种群个体总数和实际相符,理论上在调查期必须满足的2个条件是( )
A.有较多个体迁出调查区 B.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死亡
C.调查区内没有较多个体出生 D.有较多个体迁入调查区
(3)调查甲.乙两草原所捕获鼠的月龄,它们的月龄构成如下左图所示。据图分析:
甲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乙草原的田鼠种群属于 型。
(4)若将雌雄成鼠各若干头,放在大小一定的笼内饲养,让它们交配繁殖,且供给足够的饵料和水,则笼内鼠数变化和饲养时间之间的关系,应为上右图中的曲线 。
某生态学家以“保护和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为课题,对某草原进行了几项专题研究,并绘制了如下两图。图一表示一个鼠群引入一个草原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二表示单位面积放牧量与生产者的净生产量的关系,虚线表示未放牧时,草原中生产者的净生产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鼠群BC段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2)图一中的CD段表示鼠群数量不再增长,其原因是 。
(3)适度放牧可以促进草的分蘖,增加有效光合面积,由图二可知,适度放牧可以使草原生态系统的 。
(4)图二中的F点所对应的放牧量为该草原的最大控制放牧量,原因是 。
(5)如果该草原的放牧量长期维持在C点,会引起的后果是 ,该研究结果给我们的启示为 。
I.甲图表示一个绵羊群迁入某草原后种群增长的曲线;据图回答:
(1)甲图中,最可能表示因种内斗争而限制绵羊数量增长的曲线段是 。
(2)适宜的放牧量应控制在乙图的B点附近,因为此时 。
II.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
(2)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_______和_ 关系。
下图示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回答(1)~(5)题。
(1)图中表示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点是_________。
(2)图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点是__________。
(3)该种群的增长速率由缓慢到迅速增大是在迁入后的第
__________年开始的。
(4)此动物种群增长的曲线呈__________型。
(5)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的一点是__________,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动物资源的更新不受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的数量保持在__________点上。
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右图曲线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 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大,n线是该岛环境的 。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各种人为因素使该岛的
遭到破坏,加上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而发生
(如人口被迫离岛)等。
(3)若干年后岛上人口数又从P点上升到Q点并稳定在n线上,以上说明该岛上生态环境的 能力是有限的,人类发展必须遵循生态系统的自身发展规律,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项目的调查,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1953年 |
1973年 |
1984年 |
1996年 |
|
叶面积指数 |
2.48 |
6.61 |
11.28 |
17.76 |
光能截获率(%) |
20.3 |
42.3 |
88.9 |
95.9 |
总初级生产量(t/h㎡·) |
17.43 |
55.50 |
116.61 |
150.81 |
净初级生产量(t/h㎡·)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型属于_____________演替,从数据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对该地区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测定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__________情况,以获知群落的垂直结构。
(2)请在图中绘出生产者呼吸量与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曲线。
(3)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能力增强。
(4)当各项调查数据________________时,判断此生物群落发展到了顶级群落。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A、B、C、D组成生物群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D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可以是动物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流动方向
C.①②③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D.无机环境中的CO2都是生物呼吸作用的产物
豚草是原产自北美的植物,其花粉是北京地区主要的过敏原。下图甲表示我国北安河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此地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 |
9.2 |
8 |
6.8 |
5.5 |
曼陀罗 |
3.0 |
2.1 |
1.1 |
0.3 |
0.1 |
龙葵 |
3 |
2 |
0.4 |
0 |
0 ● |
灰绿藜 |
3.2 |
2.8 |
1.7 |
1.3 |
0.6 |
(1)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 _____;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注意___ _____;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取所有样方内株数的___ _____。
(2)很显然,豚草与表中所列本地植物呈竞争关系,它们相互争夺___ _____。调查结果表明,豚草具有生存优势。
(3)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考虑.你认为城市绿化在选择物种时应尽量__ ______。
(4)请在(图一)的坐标图乙中绘出豚草和灰绿藜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5)如图二的甲图表示某段时狗尾草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请在图二的乙图中绘出种群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
某生物科技小组在一农场进行实地调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当玉米地里的的鸟在发现天敌后,雄鸟急速飞起,扇动翅膀“告诉”雌鸟。这属于生态系统的 信息,据此分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在探究该农田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过程中,生物科技小组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从选取的样土中收集小动物,他们这一装置不够完善,请你帮助该小组的同学们完善该装置 。
在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
(3)在该农场的一片农田里,玉米属于第一营养级,它的能量除了一部分未利用和一部分随枯枝落叶被分解者分解释放出来以外,其他的流向是 。
(4)生物科技小组观察了生活在农场附近四个物种的活动规律,并记录到它们一天中的平均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以%表示),请回答:
|
休息 |
与其他物种关系 |
进食 |
其他活动 |
物种A |
20% |
15%追逐物种B |
55%吃种子 |
10% |
物种B |
20% |
25%被物种A追逐 |
45%吃种子 |
10% |
物种C |
75% |
|
15%吃物种A |
10% |
物种D |
75% |
|
20%吃物种C |
5%] |
根据表中信息,试画出该生态系统中可能的食物链。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五年 |
第八年 |
甲种群 |
4490 |
4120 |
67 |
10 |
乙种群 |
0 |
120 |
3210 |
4500 |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 ____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____._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右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请据图中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理想的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在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率________。其种群数量存在________值,图中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_。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其调查动物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
教材基础知识填空
(1)把鸡蛋煮熟后,蛋白质发生 ,不能恢复原状了,原因是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 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2)硝化细菌能将土壤中的氨气氧化为亚硝酸,进而将亚硝酸氧化成硝酸,利用这两个化学反应中释放出的化学能,将 合成为糖类。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 。
(4)人类的色盲、血友病的遗传表现与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 ,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5)分别用35S、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普通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 ;离心的目的是 。
(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_________向的。
(7)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________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