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8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   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
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      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有细菌附
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              (填
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       ,海洋生态系
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2分)在微山湖中绿藻和蓝藻等是鲤鱼及沼虾的食物来源,其中沼虾也是鲤鱼的食物。图甲表示绿藻与蓝藻对N、P的吸收量及PH>8时其体内藻毒素含量的差异,图乙表示不同体长鲤鱼的食性比例。

(1)从物质循环的角度来看,作为生态系统的微山湖,其循环的物质是____。
(2)该湖泊中鲤鱼与沼虾的种间关系是_____。
(3)微山湖中决定绿藻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____。
(4)沼虾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除排泄物外还有____。
(5)从图乙来看,鲤鱼体长在4.2cm时,假设该生态系统中存在鲤鱼、小虾、藻类,若鲤鱼获得的能量为24kg,则最少需要藻类____kg。
(6)为了既能获得经济效益又能治理水体污染,先培养藻类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再构建食物链快速去除藻类,具体措施:
①治理磷元素富营养化的碱性水体,应该选择较理想的藻类是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现要投喂鲤鱼去除①中的藻类,投喂鲤鱼的体长应该大于4.2cm,理由是此时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酵母菌生长的最适宜温度在20~30 ℃之间,能在pH为3~7.5的范围内生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快速增殖。大约每1.5~2小时增殖一代。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探究酵母菌种群在不同的培养液浓度和温度条件下种群密度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无菌马铃薯葡萄糖培养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装置,按下表步骤操作。

装置编号
A
B
C
D
装置容器
 
 
 
 
内的溶液
 
 
 
 
无菌马铃薯葡萄糖
 
 
 
 
培养液/mL
10
10
5
5
无菌水/mL


5
5
活化酵母菌液/mL
0.1
0.1
0.1
0.1
温度(℃)
5
25
5
25

 
第三步: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数目,做好记录。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第五步:连续7天,每天随机抽时间取样计数,做好记录。
回答下列问题:
(1)改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一处错误                          
(2)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
①振荡摇匀试管,取1 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
②先将____________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________,制作好临时装片。
③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记______(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
(3)如所使用的血球计数板有16个中方格,每1中方格中有25个小方格,每1个小方格容积为0.1 mm2(1 mL=1 000 mm3)。请推导出1毫升培养液中酵母菌细胞的计算公式:酵母细胞个数/mL=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暑假放假期间,从事大豆田间管理,除感受到“粒粒皆辛苦”外,还尝试着将生物学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请帮他完成以下内容。

(1)如果他想比较一下自家大豆与别家大豆的数量,那么他应该________。
A.一棵一棵去数进行比较
B.用样方法估算出种群密度进行比较
C.用标志重捕法估算出种群密度
D.用调查法统计出往年数量进行比较
(2)若大豆田中有某种害虫,为降低其种群密度,你认为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
A.一个一个去捉
B.喷洒农药
C.释放一种特定激素诱捕
D.从外地引入该害虫的天敌
(3)该农田中有一种从外地带来的昆虫,在短期内,该昆虫会呈________增长,最终将呈________增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豆与大豆田中的杂草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角度阐述除草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人长期不种这块地,将会发生________演替。自然状况下,发生的演替将使物种丰富度________,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0分,每空2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λ)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               ;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锐减。
(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        
(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               
(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107
6.00×10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1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由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固定的。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I.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Ⅱ.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 =N0·λt,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__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中,蝗虫种群首先迁入且迅速增长,在以后的几个月内,其他动物先后迁入。图甲表示蝗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几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图1表示德昌县弃耕地紫茎泽兰入侵区,开展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其他种群迁人后,改变了生态系统的         结构,抵抗力稳定性      
(2)蝗虫种群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间段是        。3个月后,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显著下降,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是             
(3)第7个月后蝗虫种群数量骤减,短时间内猫头鹰种群的数量变化为       
(4)若鸟类从草处直接获得的食物占其食物总量的20%,则鸟类增加10 kg,至少需要草      kg.
(5)若该系统为草原生态系统,适当放牧能          (填增大或减小)草对光能的利用率。
(6)弃耕地群落中物种数目随紫茎泽兰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  _。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化较小的原因是_________。调查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事例说明人类的活动能                。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            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     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影响该群落植物垂直结构的非生物因素是        
(2)与北方针叶林相比,影响两地物种丰富度的因素主要有                  (举两例)。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地区某动物的种群密度时,由于该动物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往往导致调查结果                (填“偏高”或“偏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沙棘对干旱缺水的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是治理荒漠化的常用植物。某科研小组在夏季的晴天测定了三种沙棘的光合特性,其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从图1和图2看,直接影响碳反应的环境因素是   。除图中的环境因素外,还有  环境因素会影响光合作用。
(2)在严重荒漠化土地上栽种沙棘到形成沙棘林的过程属于   演替,但这种沙棘林易爆发沙棘木蠹蛾引起沙棘林大面积死亡,原因是   。白僵菌能寄生沙棘木蠹蛾致死,引入白僵菌增强了该沙棘林自我调节能力,使沙棘、沙棘木蠹蛾、白僵菌三者通过   调节保持该沙棘林的稳态。
(3)沙棘种子很难萌发,一定浓度的聚乙烯醇和低温共同处理沙棘种子,可显著提高沙棘种子的萌发率,聚乙烯醇和低温的生理作用最可能相当于植物激素中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Ⅰ下图表示温度、光照对铜绿微囊藻和玫瑰拟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两种藻的净光合速率,可分析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及竞争优势。请分析回答。

(1)运用同位素标记法可证明: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是       _(用文字和箭头回答)。
(2)由图1可知,玫瑰拟衣藻和铜绿微囊藻两者在20℃时混合培养时,具有竞争优势的是_    
(3)图2为30℃时获得的实验结果,则:
①光照强度为630μmol∙m-2∙s-1时,限制玫瑰拟衣藻净光合速率上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②预测35℃时两种藻类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在答题纸相应图中绘制相关曲线。

Ⅱ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无严寒天气,主要保护丹霞地层、地貌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研究人员建构相应的保护区实验模型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模拟实验。

(1)图1表示在未受干扰、受到干扰和遭到破坏三种情况下,保护区实验模型中黄腹锦鸡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A区表示保护区实验模型在一般情况下或受到一定            的情况下,黄腹锦鸡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如果对该区的黄腹锦鸡进行保护,应该采取           措施。
(2)对保护区实验模型中甲、乙、丙、丁四个种群能量相对值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如图2所示。根据种群之间的关系判断,b—c段甲种群数量上升的原因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1分)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动物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图丙表示该草原引入外来物种野兔,研究人员根据调查了f年间野兔种群数量的变化,绘制的λ值变化曲线。

(1)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甲图中代表生产者、次级消费者的字母依次是_    ___、_     __。
(2)在该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假如某动物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该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该动物同化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若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_______。
(3)图甲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
(4)图乙中,在第t1年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植食性动物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20只。估算该植食性动物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_________只。
(5)丙图中d-e年,野兔种群数量_________(增加、下降或不变),种群呈“J”型增长时间段为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薇甘菊是首批入侵中国的外来种,也是世界上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每年我国因为薇甘菊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亿元。回答下列与之相关的问题:
(1)在薇甘菊的源产地中美洲,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这是长期              的结果;在入侵地,薇甘菊和本土所有生物共同构成             
(2)某人承包了薇甘菊的部分入侵地,用除草剂除去全部薇甘菊和其他的野生植物,种植了一些观赏菊。一段时间后,发现地里又陆续出现了一些薇甘菊和其他野生动植物,这种现象在生态学上称为           。几年后有人发现地里植物上蚜虫增多,为了确定其种群密度,通常应采用            法调查。
(3)田野菟丝子对很多菊科植物都有危害作用,某科研小组为了研究田野菟丝子对薇甘菊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原理:田野菟丝子能够从菊科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和水分,从而导致其生长变慢,直至死亡。田野菟丝子和菊科植物的种间关系是            
实验步骤:
a.分组
实验组:花盆+生长良好的薇甘菊+不同数量的田野菟丝子
对照组:花盆+                                    
b.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收割薇甘菊,去除田野菟丝子后称干重。实验结果如下图:

结果分析:
由图可知,随着接种的田野菟丝子数量的增加,薇甘菊光合作用积累的            在减少。进行薇甘菊防治的最佳接种数量为         
(4)接种田野菟丝子并不是消灭薇甘菊的最佳方法,这是因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食物网较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              能力较差,它的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2)若植物提供的能量为10000kJ,则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获得的最高能量值为           kJ,若要使鹰体重增加x(来自于蛇的比例占a),则至少需要的植物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可表示为                
(3)影响蛇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                     ,若某个时间内蛇数量减少,则鹰的数量      
(4)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的太阳能。
(5)该生态系统10年前曾发生过火灾,此后慢慢恢复到现在的状态,这属于群落的       演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南方地区常见到一些以毛竹作为单一优势物种的竹林,竹林中有一些高大的成年毛竹,还有一些较矮的幼年毛竹,以及一些刚出土的竹笋。竹林中还有一些昆虫类害虫,对竹笋及竹子的茎叶造成很大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竹林害虫属于      ,物质循环所起的作用是                      
(2)竹林中的成年毛竹、幼年毛竹、竹笋在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的空间,能否据此说明竹林群落具有垂直结构?为什么?                                                
(3)毛竹固定的太阳能中,有些能量没被利用,有些被利用了。被利用的能量包括哪些?             
(4) 一些林业人员尝试用“林下养鸡”的方法来防治某些竹林害虫。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林下养鸡”的意义有哪些?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