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下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的表现形式之一的 ,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 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 (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甲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 。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 会变小。
下图是某田鼠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请回答:
(1)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数量时,第一次捕捉到285只,标记后 ,一定时间后重捕,重捕到1401只,其中被标记的有95只。则该种群大小的估计值为 只。由于被捕过的田鼠较难再次被抓,估计值会 (填“大于”或“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2)第1~6年,该地区采用了垃圾处理、投放鼠药等整治手段,田鼠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这种干预属于种群数量的 性调节因素。该田鼠种群在第2~6年地环境容纳量约为 (填“1500”或“4800”)只。
(3)该种群增长方式属于 增长。第8年种群数量从2200只增加到5000只(不考虑迁入和迁出),则自然增长率为 。
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
⑴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
⑵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对种群的生存(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 。
⑶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一种类型。
(1)此图表示 型的种群。
(2)此种群中, 个体少, 个体多。
(3)据统计,这与我国某阶段的年龄组成大体相似,预测在稍后的一段时间内人口数量的发展趋势是 ,因此, 应该是我国该阶段的一项基本国策。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群落演替 |
灌草丛 |
针叶林 |
针阔叶混交林 |
季风常绿阔叶林 |
|
群落垂直结构层数 |
2 |
3 |
4 |
5 |
|
叶面积指数 |
2.48 |
6.61 |
11.28 |
17.76 |
|
光能漏射率(%) |
62.2 |
44.7 |
3.3 |
1.1 |
|
生 产 者 |
总初级生产量 (t·hm-2·a-1) |
17.43 |
55.50 |
116.61 |
150.81 |
净初级生产量 (t·hm-2·a-1)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
总生产量/总呼吸量 |
1.09 |
1.35 |
1.26 |
1.21 |
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 ;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 。
(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 ,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___________ 增多有关。
(3)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而净初级生产量指全部生产者固定并贮存的能量,统计数据表明在由针叶林到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总生产量/总呼吸量有下降趋势,试解释可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
(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
(3)人登岛后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
(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
在南海某岛上迁入一些农户,那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若干年后,岛上人口增长如右图曲线所示,请回答:
(1)该岛在m年内,人口增长呈 型曲线。当人口数量接近n线时,环境阻力越来越 ,n线是该岛环境的 。
(2)当人口数量强行增长到O点时,就会很快下降至P点,原因是人口剧增后,岛上生活资源发生短缺,人们为争夺生活资源加剧了 ,各种因素破坏了该岛生态系统的 ,导致部分人口迁出。
(3)根据生态学原理,在该岛上合适的人口数量是 。
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相关量的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
|
1953年 |
1973年 |
1984年 |
1996年 |
叶面积指数(cm2/cm2) |
2.48 |
6.61 |
11.28 |
17.76 |
光能截获率(%) |
20.3 |
42.3 |
88.9 |
95.9 |
有机物积累量[t/(hm2·a-1)] |
1.50 |
14.52 |
23.88 |
26.00 |
(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统计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光能截获率变化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对该地区某时间的群落结构进行调查时,可以采用样方法识别并记录各物种的名称来测定群落的________,同时注意调查不同物种________状况,以获得群落的垂直结构。
(4)如图是1953~1996年间该生态系统生物量(有机物量)统计图,据图你可以得出的生物量演变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率 。(增加,减小,不变)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因环境阻力而减少的个体数,这种变化可引起种群的 发生改变,从而可导致生物进化。
(2)若该种群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扬子鳄(处于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当种群数量在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Ⅲ、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野生扬子鳄种群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 ,若扬子鳄种群数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则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种群的能量将会 ,原因是处于同一营养级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
(3)若该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K1、K2、0),以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可能为 。
鸭为杂食性水禽,除捕食昆虫及其它小动物外,对稻田中几乎所有的杂草都有取食。为研究稻鸭共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
表 稻鸭共作对稻田中杂草密度、物种丰富度及稻田杂草相对优势度的影响
|
杂草密度(株/m2) |
物种丰富度 (种) |
杂草相对优势度 |
||||
草龙 |
节节菜 |
稗草 |
陌上菜 |
异型莎草 |
|||
常规区 |
40 |
12.0 |
0.247 |
0.189 |
0.100 |
0.102 |
0.094 |
稻鸭区 |
2.3 |
5.3 |
0 |
0.259 |
0.271 |
0.089 |
0 |
注: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
(1)采用样方法调查杂草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 。表中杂草密度数值应采用样方调查结果的 值。表中数据说明稻鸭共作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杂草的密度,从而限制了杂草对水稻的危害。
(2)由物种丰富度的变化可知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群落中杂草的 。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 地位下降,而有些杂草的优势地位明显上升,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由此推测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对稻田群落的 有不同的影响。
(3)稻田生态系统中的 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 以促进水稻的生长。鸭的引入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使该生态系统的 功能提高。
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部分食物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如果表示生态系统,还缺少______________(成分)。
(2)从该生态系统的成分看,草和狼分别属于 。
(3)图中的昆虫和鹿之间是__________ 关系,而猫头鹰和蛇是__________ 关系。
(4)该生态系统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其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
加拿大一枝黄花为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它对环境有极强的适应性,繁殖能力极强,既能通过种子进行有性繁殖,又能通过地下根进行无性繁殖。在浙江省的宁波、绍兴、嘉兴等地区已蔓延成灾,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有“植物杀手”之称。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研究者将待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估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现汇总近五年来的调查结果如下:
(单位/株·m-2)
年份 种名 |
2000年 |
2001年 |
2002年 |
2003年 |
2004年 |
加拿大一枝黄花 |
1.9 |
5.1 |
9.4 |
15.1 |
16.5 |
狗牙根 |
8.0 |
6.2 |
5.6 |
3.9 |
1.6 |
巢菜 |
3.0 |
2.1 |
1.1 |
0.2 |
0 |
车前草 |
3.0 |
2.0 |
0.4 |
0 |
0 |
婆婆纳 |
3.2 |
2.8 |
1.7 |
1.3 |
0 |
泽漆 |
2.1 |
1.8 |
1.5 |
1.0 |
0 |
小檗 |
2.2 |
1.9 |
1.5 |
1.2 |
1.0 |
狗尾草 |
3.2 |
2.5 |
1.5 |
1.1 |
0.6 |
繁缕 |
8.0 |
3.2 |
1.1 |
0.5 |
0 |
卷耳 |
5.4 |
1.4 |
1.0 |
0 |
0 |
(1)该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间的关系是 。
(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
(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 ;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 ;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 。
(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 。
下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 —j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形式进行传递,该过程包括 (填字母)。
(2)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
(3)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4)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
下图所示为某种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增长曲线,请据图中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6分):
(1)若在理想的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_____,该曲线用达尔文的观点分析表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_的特性。
(2)如果在自然环境中,种群内个体数量的增长曲线是___________。在不同的时间段内,种群数量的增长率________(相同/不同)。其种群数量存在________值,图中阴影部分代表________。
(3)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其调查动物常用________________法。
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________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