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科学家在一池塘里将两种鱼分别单独和混合饲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出四类食物在它们胃内所占的比例如下表:

饲养方式
植丛中的动物
底栖动物
浮游动物
其 他
鱼种1
单养
0.42
0.12
0.01
0.45
混养
0.05
0.35
0.05
0.55
鱼种2
单养
0.43
0.23
0.01
0.33
混养
0.40
0.12
0.04
0.4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单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植丛中  ②单养时鱼种2多出没在池底
③混养时两种鱼多出没在池底  ④混养时鱼种1多出没在池底,鱼种2多出没在植丛中 
⑤混合放养有利于对资源和空间的利用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个不同的演替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a→c→d→b
C.若M表示生物所含的能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a所处的营养级最高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的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D.曲线Y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实现最大增长率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试管号
    I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10
    5
    5
    10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某高等动物种群增长曲线,对其理解合理的是

A.图中0~a段是种内斗争限制了种群增长
B.图中a~b段,幼年个体明显多于老年个体
C.该种群增长率越来越大
D.如果该物种是海洋经济鱼类,适当捕捞应使种群数量降至a点以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时期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发生更替
C.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经过: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六个阶段
D.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这种现象所属的特征及信息传递类型分别是

A.种间互助,化学信息
B.种内互助,行为信息
C.种内互助,化学信息
D.种内互助,物理信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所描绘的景象变迁,可视为(  )

A.群落的初生演替
B.种群的初生演替
C.群落的次生演替
D.种群的次生演替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某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C.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D.彼此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在白蚁肠内的鞭毛虫,能消化白蚁肠中的木纤维素,若没有鞭毛虫,白蚁即饿死,植物中的菟丝子,要缠着大豆才能生长,大小草履虫必须分开培养,才能生长好。以上生物的种间关系分别依次为(  )

A.共生、寄生、竞争
B.竞争、寄生、共生
C.寄生、共生、竞争
D.共生、竞争、寄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中,最合适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查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土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