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着各种动植物的一片草地,按生态学知识来看,草地、草地中的各种生物及草地中的东亚飞蝗,可依次称为:
A.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 B.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C.群落、生态系统、种群 | D.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
以下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裸露岩石上的演替 | B.过量砍伐的森林上的演替 |
C.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 | D.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初捕 |
50 |
50 |
28 |
22 |
重捕 |
50 |
10 |
32 |
18 |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
C.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3:2 |
D.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物种的丰富度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 |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
D.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 |
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中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
A、竞争 B、捕食 C、互利共生 D、寄生
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的是( )
A.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 | B.青藏高原上的高山苔原 |
C.海南岛清澜港保护区的红树林 | D.大兴安岭的全部红松 |
台湾玉山西北坡的植被分布情况为:下层为热带雨林,中层为常绿阔叶林,下层为温带针叶林,顶端为高山草甸。决定该山植被分布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 B.阳光 | C.温度 | D.土壤Ph |
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来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国家的人口翻一翻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
A.种群数量和密度 | B.种群年龄结构 |
C.种群性别比例 | D.出生率和死亡率 |
种群的指数增长是有条件的,条件之一是( )
A.在该环境中只有一个种群 |
B.该种群对环境的适应比其他种群优越得多 |
C.环境资源是无限的 |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 |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 | B.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奶牛 |
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 | 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