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 | 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为湿润 |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甲)和混合培养(乙)时的种群增长速度。从该图所示的结果可以推断
A.双小核草履虫比大草履虫个体大 |
B.双小核草履虫是大草履虫的捕食者 |
C.双小核草履虫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
D.大草履虫比双小核草履虫个体大 |
下列关于丰富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生物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 B.不同群落生物的丰富度是不同的 |
C.从赤道到北极,群落的丰富度逐渐减少 | D.丰富度越多的群落,其结构越复杂 |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研究种群是研究群落的基础
一个池塘中所有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任何生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呈垂直结构或水平结构
下列各项中,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类 |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类 |
C.一块稻田中的全部稗草 | D.一片草原中的全部细菌 |
.某小组进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的实验,在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是
A.琼脂块 | B.液体培养液 | C.血细胞计数板 | D.显微镜 |
右图是某生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2000个 |
B.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呈直线增长 |
C.在0~5天内该生物种群密度越来越大 |
D.6天后该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第一次捕捞200尾,全部进行标志后放生;第二次捕捞160尾,其中有标志的鲫鱼10尾,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A.4000尾 | B.3200尾 | C.1600尾 | D.800尾 |
生活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企鹅的个体大小不同,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的地区,企鹅个体越小,越有利于个体散热。这一事实可作什么具体实例( )
①适应性 ②应激性 ③遗传性和变异性 ④竞争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右图所示物种A和B的相互关系。A和B可能是下列哪一组生物
A.水稻和稗草 | B.草和食草昆虫 |
C.大豆和根瘤菌 | D.噬菌体和细菌 |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决定人口增减动态的主要因素是种群年龄组成 |
B.调查哺乳动物种群密度时应该采用样方法 |
C.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
D.“S”型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和时间的关系 |
如果一个种群的密度愈来愈小,最可能的原因是
A.种群处于衰退期 | B.种群内雄性多于雌性 |
C.种群死亡率超过10% | D.群落结构太复杂 |
右图为自然环境中某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d 处波动主要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 |
B.“竭泽而渔”会使鱼虾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种群发展停滞甚至崩溃 |
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半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 |
D.灭鼠最好在c~d段 |
关于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演替是群落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现象 |
B.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
C.演替过程如不遭到人类破坏和各种自然力干扰,总趋势是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
D.演替现象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