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依次占25%、50%、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
B.4:4:1 |
C.1:2:0 |
D.1:2:1 |
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形成新物种的前提 |
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
C.图中A表示突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是变异的根本来源 |
D.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可以指两种生物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内互助有利于种群的发展,种内斗争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
B.种群密度越大,其种群数量就越多,种内斗争也就越激烈 |
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
D.群落演替都会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顶级群落 |
下列关于科学史中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有几项正确( )
①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②萨顿假说和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类比推理法
③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
④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⑤分离各种细胞器和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差速离心法
A.二项 | B.三项 | C.四项 | D.五项 |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
B.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基本上不发生变化 |
C.池塘养鱼过程中为保持鲫鱼种群持续增长需定期投放饵料等 |
D.在海拔高度不同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
B.并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特征 |
C.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
D.生物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不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可以改变演替速度 |
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别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关键是演替速度的快慢 |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助于缓解种间竞争 |
C.在没有自然选择的情况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仍有可能发生改变 |
D.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
下图甲和乙两条曲线代表两种生物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Nt+1,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于甲种群而言,B点时其种群数量表现为增长 |
B.东北虎等珍稀濒危动物,容易灭绝,其变化曲线比较类似于甲曲线 |
C.乙曲线可表示家鼠等繁殖力强的动物,在种群密度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
D.对于乙种群而言,F点表示种群增长速率最快时其种群的数量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20% |
B.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
C.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过程中,首先定居的生物是地衣,昆虫和小动物出现在灌木阶段 |
D.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有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
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
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
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
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 |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 |
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 |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月种群数量/(t-1)月种群数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
B.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达到K值 |
下图为某地一个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如果有一外来物种入侵,并以该种群的幼体为食,则该种群的个体数与年龄组成的关系将变化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