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 )
A.若X表示种群密度,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
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 |
D.若X表示垂体,则a可能代表甲状腺、b可能代表下丘脑 |
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
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 |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 B.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
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 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 |
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 )
A.150只 | B.200只 | C.300只 | D.400只 |
在探究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下图所示正确的说法是 ( )
A.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 |
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 |
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 |
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 |
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能力越弱 |
C.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 | D.M、N将呈现“J”型增长 |
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最终是达到 ( )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 | 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 | 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
如图所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甲曲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乙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曲线所代表的种群增长过程中无生存斗争存在 |
B.假设甲种群第一年数量是N0,种群数量下一年总是前一年的1.7倍,则第5年种群数量是N01.75 |
C.种群数量为K时,增长率最大 |
D.种群数量越高,该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
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
B.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
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
下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J形和S形曲线均是数学模型的一种表现形式 |
B.在养殖业中,应在b的某时对鱼、虾进行捕捞 |
C.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
D.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
下列有关池塘群落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池塘中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
B.池塘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
C.池塘群落中物种组成是区别其他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
D.人类的活动会影响该池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
某同学在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c点对应时间取样计数时,需对样液适当稀释 |
B.cd段酵母菌种群的增长率约为O |
C.造成de段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是营养物质缺乏 |
D.本实验不存在对照,酵母菌数常用抽样检测法获得 |
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 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 20,死亡个体数为 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 10% |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 1∶1,则出生率越高 |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