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
B.该种群数量估计小于88只 |
C.该种群数量肯定大于88只 |
D.N=39×34÷15 |
下列群落演替中,属于初生演替的是
A.冰川泥上长出了植物 |
B.草原的放牧演替 |
C.弃耕的农田长出杂草,几年后又长出多年生植物 |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很快又长出新的植物 |
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为此他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取样器,取样后,分别统计小取样瓶中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该同学调查的目的不可能是调查该池塘 ( )
A.同一水层小动物类群 |
B.可能存在的群落演替 |
C.不同水层小动物类群 |
D.常见的小动物类群 |
假设某一年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组成及比例为:SS(黑色)10%,Ss(黑色)10%,ss(浅色)80%。由于寄居的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个体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则第二年桦尺蠖的有关基因型频率或基因频率正确的是
A.Ss 25.5% |
B.ss 76.6% |
C.SS 18% |
D.S25% s75% |
对某区域一个种群的某一性状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假设该种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个体间都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没有迁入和迁出,自然选择对该性状没有作用,也不存在突变。该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有若干只,理论上Aa的基因型频率N为
A.O≤N≤100% B.O<N≤50%
C.0≤N<50% D.50%<N<100%
下图为同一地区甲、乙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0~t1乙种群所含的能量一定大于甲种群 |
B.t1~t2甲、乙曲线峰值代表种群K值 |
C.t2~t3乙种群数量主要受内源性因素调节 |
D.t3~t4甲种群呈S型增长 |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研究方法正确的是
A.将质壁分离复原的细胞用龙胆紫染色,可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 |
B.将天竺葵置于黑暗中一段时间,可用来探究光合作用所需的条件 |
C.先将淀粉、淀粉酶混合再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
D.采用标志重捕法可以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
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
种群大小 |
(K-N)/K |
种群的增长量 |
S1 |
20 |
0.90 |
18 |
S2 |
50 |
0.75 |
38 |
S3 |
100 |
0.50 |
50 |
S4 |
150 |
0.25 |
38 |
S5 |
180 |
0.10 |
18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定型种群的数量不可能突破K值 |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
C.种群密度不能反映出种群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 |
D.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捕食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 |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
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
如表是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时间/h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0℃下培养 |
10 |
10 |
13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0℃下培养 |
10 |
12 |
14 |
25 |
48 |
75 |
110 |
165 |
348 |
30℃下培养 |
10 |
25 |
55 |
80 |
100 |
115 |
120 |
125 |
125 |
A.研究过程需要注意防止培养液被杂菌污染,以免使实验结果偏大
B.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盖玻片等实验工具
C.可以预计,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20℃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最大密度越来越大
D.实验结果表明,20℃左右培养酵母菌是获得较大种群数量的良好温度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某校的生物兴趣小组成员相约去公园玩。公园里,空气新鲜,草色清脆,绿柳垂帘,大家的耳边萦绕着树枝上黄鹂悦耳的欢笑声,眼眸中倒映着碧空里燕子的翩翩舞姿。最惹眼的是一大片粉红的桃花林,灿烂得如云蒸霞蔚一般,大家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这些桃树都是一个品种的。微风拂,总有弱不禁风的桃花飘零而下,大家纷纷捡完整的花朵,准备带回去做成标本。读完本段文字,请选出分别符合生态系统、种群、个体、器官的选项
A.公园桃花林一只黄鹂绿柳 |
B.公园各种青草一只黄鹂一朵桃花 |
C.公园桃花林一只燕子绿柳 |
D.公园一群黄鹂一只燕子一朵桃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