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 |
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 |
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
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
A.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B.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
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
D.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
女子体操运动员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
A.脊髓 |
B.小脑 |
C.脑干 |
D.下丘脑 |
生活中存在以下现象:(1)婴幼儿经常尿床,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2)由于过度惊恐而出现无意识排尿。以上现象说明
A.脊髓的生理活动依赖于大脑皮层的功能状态 |
B.婴幼儿排尿反射的传入神经兴奋只到达脊髓 |
C.无意识排尿不属于神经反射活动 |
D.婴幼儿在夜间产生的尿液较白天多 |
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以一强刺激,则能测出动作电位的位置是
A.a和b处 |
B.a、b和c处 |
C.b、c、d和e处 |
D.a、b、c、d和e处 |
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A.大脑皮层 | B.垂体 | C.下丘脑 | D.脊髓 |
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产生渴觉的感受器和神经中枢位于
A.下丘脑和下丘脑 |
B.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
C.下丘脑和大脑皮层 |
D.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 |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
B.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 |
C.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
D.激素只能运输给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
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的细胞是
A.T细胞 | B.B细胞 | C.吞噬细胞 | D.红细胞 |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
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N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 B.①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由燕麦实验得知,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 |
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
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 |
植物发生向光性的原因是
A.光能加速生长素的合成 |
B.单侧光影响生长素的分布 |
C.光加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
D.光破坏了细胞的生理活动 |
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间的双子叶杂草、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A、B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A.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B.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C.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c点浓度
D.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种激素的浓度不同可能会产生正、负两方面影响 |
B.植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生长素的调节 |
C.用同一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不同 |
D.无子番茄的获得利用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
用标志重捕法来估计某个种群的个体数量,例如在对某种鼠群的种群密度的调查中,第一次捕获并标志39只,第二次捕获34只,其中有标志鼠15只,则对该种群的数量估计,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该种群数量可用N表示 |
B.该种群数量估计小于88只 |
C.该种群数量肯定大于88只 |
D.N=39×34÷15 |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错误的是
A.应在每天的同一时间从同一培养瓶中吸出等量培养液进行计数 |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将培养瓶轻轻震荡几次 |
C.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
D.培养液和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 |
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100,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50 |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
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 |
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
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 |
随纬度的增加(从南到北)和海拔高度的增加(从草原到高山)植物类群发生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阳光 | B.温度 | C.纬度 | D.海拔高度 |
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演替主要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冰川泥地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
C.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过程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是群落的演替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是群落内部因素的变化 |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将保持不变 |
B.群落就是由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各个种群组成 |
C.用每平方米草地中杂草的数量来表示种群密度 |
D.人类活动不会使群落演替的方向改变,但可改变演替速度 |
人体内环境中可发生许多生化反应,下列反应可以在内环境中发生的是
A.葡萄糖合成肝糖元 | B.抗原和抗体相结合 | C.HIV的逆转录 | D.精子的获能 |
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营养、空间、气候和无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表示为:Nt=N0λt |
B.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一定呈“J”型增长 |
C.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要尽量降低其K值 |
D.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左右时增长速率最大 |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或测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饭后半小时测定血糖的浓度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 |
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
C.雄激素、雌激素 |
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
静息和产生兴奋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分别是
A.内正外负、内负外正 |
B.内负外正、内正外负 |
C.内负外正、内负外正 |
D.内正外负、内正外负 |
下列关于激素的阐述,错误的是
A.激素是有机分子 |
B.激素直接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 |
C.激素是信息分子 |
D.激素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 |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
下图为甲状腺活动的调节示意图,试分析回答
(1)当身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乙]就会分泌B___________。
(2)图中(—)代表 。
(3)图中维持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相对稳定的这种调节方式称为______调节。
(4)丙器官细胞周围的液体中有无激素A 。
(5)当食物中缺少碘时,图中激素 (字母)的含量会增加。
下图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及血糖平衡的调节,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正常人的血糖浓度为 。
(2)图中①代表的物质是 。
(3)在①②③④中,胰岛素能起促进作用的是 (填代号)。
(4)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在 。
(5)当血糖浓度过低时,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
下图中甲表示缩手反射示意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f表示的结构是 ,若在c处给予一个刺激,则在a、b、e、f四处能够测到电位变化的是 。
(2)若在e处连接一个如丙图的电流表,则在e处给予一个刺激后,电流计指针发生 次偏转。
(3)乙图表示的结构是 ,该结构的B上有接受A中物质的受体,它的本质是 。
下图表示病菌感染人体后,免疫细胞做出应答的部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④为 细胞。
(2)⑦可来源于④和 细胞的增殖分化。
(3)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
(4)过程③表示细胞②将抗原 给细胞④。
(5)图中能合成分泌免疫活性物质的细胞有 (填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