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下图是11种昆虫A~K的栖息特性(Y轴)与其取食植物(X轴)的关系图,图中Y轴中点连线(虚线)表示对栖息环境无所偏好。根据图中的关系,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取食山柑科的昆虫主要生活在潮湿环境,偏好阳光充足环境的昆虫有两种
B.仅两种昆虫可能同时以山柑科和十字花科植物为食
C.昆虫G较H对栖息的环境要求高,昆虫H较G食物种类多
D.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昆虫种类比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花序的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温度 B.光照 C.湿度 D.土壤pH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实验中,最适合用标志重捕法的是(   )

A.调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
B.调在农田中田螺的种群密度
C.调查土壤中蚯蚓的种群密度
D.调查上壤中大肠杆菌的种群密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一片草原上,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叫做

A.生物种群
B.生物群落
C.生态因素
D.生态系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迁入率和迁出率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森林中的动物也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
B.食物和栖息地
C.湿度
D.温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研究”,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如果要研究不同时间同一块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应设计一个数据收集统计表
B.调查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可采用样方法
C.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探究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通过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可以采集、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如鼠妇、蚯蚓等
B.随机选取若干样方,通过计数样方内某种双子叶植物的个体数,可以求得该种群密度
C.在蚜虫活动的范围内,可以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蚜虫的种群密度
D.通过对酵母菌培养液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以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总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完成了A、B、C三组实验。定期对不同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分别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依次为a、b、c,如图。关于此图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三组的环境容纳量可能不同,B组的环境容纳量最大
B.探究的课题可能是影响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外界因素
C.三组的培养温度可能不同,A组的培养温度最适宜
D.三组的营养初始供给可能不同,C组营养初始供给最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的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计数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法
B.该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组,不需要做重复实验
C.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时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D.在显微镜下统计酵母菌数量时视野不能太亮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大肠杆菌与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它们都以DNA作为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B.它们都能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细胞呼吸
C.它们的细胞中都存在称为基因运载体的质粒
D.探究它们的种群数量变化都要用到无菌技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关生态学知识指导生产实践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B.生物群落演替规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C.生物富集作用——物质循环利用生态工程
D.生态系统稳定性——“三北”防护林建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1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D.若此表示酵母菌生长状况,则有害代谢产物在S1时期大量积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