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表中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统计数据,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
B. |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
C. | 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 |
D. | 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 |
下图是依据我国三次人口普查数据绘制的人口年龄组成图,其中完全正确的描述是 ( )
A.图(1)是增长型,从图(3)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
B.图(1)、图(2)、图(3)都是衰退型 |
C.图(2)是典型的稳定型,可看出计划生育政策初见成效 |
D.图(1)、图(2)、图(3)都是稳定型 |
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中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中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d点之后 |
B.若此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 |
C.一个物种引入新的地区后,开始一定呈“J”型增长 |
D.若此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引起该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 )
A.雌虫生殖能力下降 | B.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 |
C.雌性个体也减少 | D.种群出生率下降 |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9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 B.42只 | C.92只 | D.160只 |
池塘养鱼,若要稳定和长期地保持较高的鱼产量,应采取的最佳措施是( )
A.大量地增加鱼苗的投入量 | B.大量地投入鱼的饲料 |
C.及时、适量地捕捞出成鱼 | D.大量地增加池塘的水量 |
图中A表示的是一种鹰在一个群落中的情况,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
A.是该种鹰的天敌种群 | B.是与鹰有互利关系的一个种群 |
C.群落中生产者数量变化的情况 | D.是被鹰捕食的一个种群 |
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
A.用3H标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研究DNA的复制 |
B.利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
C.用标记重捕法进行鼠种群密度的调查 |
D.用无毒的染料研究动物胚胎发育的过程 |
右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 线增长(如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e点之后 |
B.若此图表示细菌的生长曲线,则选育菌种扩大培养常在b~d时期进行 |
C.若此图表示菜青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 |
D.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
在一块草原上,有8户牧民,每户牧民各养了一群羊.其中有5户养的是绵羊,有2户养的是山养,这8群羊是( )
A.一个群落 | B.一个种群 | C.两个种群 | D.八个种群 |
欧洲极品海水鱼类—地中海鳎鱼,目前在威海市人工育苗成功。该种鱼个大肉厚,体形修长,优美,肉质具有特殊微妙的甜味,十分适合在我国南北方大面积推广养殖。在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 )
A.一个群落 | B.一个物种 | C.两个种群 | D.八个种群 |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 | 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
B. | 2003年,广东省人口的出生率为1.329% |
C. | 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
D. | 由于微甘菊入侵,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 |
生物群落K到N包含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同,下表中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当受到大规模害虫袭击(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的哪一个受到的影响最小? ( )
群落 |
种1 |
种2 |
种3 |
种4 |
种5 |
种6 |
种7 |
种8 |
K |
50 |
30 |
10 |
10 |
0 |
0 |
0 |
0 |
L |
92 |
4 |
0 |
0 |
1 |
1 |
1 |
1 |
M |
75 |
5 |
5 |
5 |
5 |
5 |
0 |
0 |
N |
0 |
25 |
20 |
20 |
20 |
20 |
0 |
0 |
A.K | B.L | C.M | D.N |
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栖息,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环颈雉则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这种现象反映了 ( )
A.种群密度 | B.适应的普遍性 | C.群落的垂直结构 | D.群落的水平结构 |